第五百一十一章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二)

“报,禀陛下,薛延陀酋长夷男突率四万大军兵进上谷,连克我泉上、沮阳、居庸关、怀戎四城,其前锋已进逼蓟县郊外!”

夷男所部皆骑兵,行动自是迅速无比,从涞源出兵仅仅四日,便已连下三县,兵锋直指幽州重镇蓟县,而此时,大战方休的华军根本来不及作出相应之部署,兵力不多的苏定方所部不敢出城与敌交战,只能紧急派出报马分别向张君武以及方才刚率六万余步军赶到安次的李靖告急。

“夷男?嗯,朕知道了,再探!”

一听夷男这个名字,张君武的眉头不自觉地便是一皱,但并未有甚旁的表示,挥手间便已将前来告急的报马打发了开去。

“陛下,突厥狗贼此番分兵如此迅速,幽州恐有难矣,当须得早作绸缪才是。”

自房玄龄紧急归京之后,随军的宰辅就只剩下王诚一人,哪怕其不甚精通军略,可身为帝驾身边第一人,王诚自是不肯错过任何一个可以彰显自身存在之机会,这不,都没等张君武有所表示呢,王诚便已忧心忡忡地进言了一句道。

“陛下,贼子猖獗太甚,末将愿率部赶赴幽州,不灭贼军誓不罢休!”

王诚话音方才刚落,罗士信紧着便跳出来自请了,没旁的,这厮就是个大杀胚,几天不上阵就手痒,偏偏如今身为羽林军大将军,负有保护帝驾之重责,在张君武不亲自上阵时,他自是哪都去不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秦琼与尉迟恭在七龙潭打得欢快,早就已是被憋坏了的,这会儿见得有出征之机会,哪有不赶紧冲抢之理。

“不必了,幽州之事,朕已托付给了药师,该如何打,就由其做主便好。”

张君武虽也担心人心未稳的幽州会有所闪失,可更担心的是己方主力若是轻动的话,闹不好便会被颉利可汗趁虚而入,思忖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先按兵不动……

“报,禀大都督、孟大将军、陈大将军,赵公公前来传旨,人已到了营外!”

瑞明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酉时四刻,夕阳西下,天已黄昏,华军磐石镇大营中,李靖正自与刚率部赶来汇合的孟武以及原本留守安次的陈明振两位大将军就眼下之战局商榷着对策,冷不丁却见一名轮值校尉匆匆从帐外而入,冲着李靖便是一礼,紧着禀报了一句道。

“快请!”

这一听圣旨到了,李靖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道了声请之余,紧着便与孟、陈二人联袂行出了中军大帐。

“圣天子有诏曰:着东线大都督李靖总揽幽云十六州之军政事宜,所有文武官员一体听调,望卿能早平幽州之乱,勿负朕望,钦此!”

张君武的旨意很短,拢共也就只有寥寥数语罢了,饶是赵登高一本正经地宣着,也没费上多少的时间便已宣完。

“微臣领旨谢恩!”

尽管张君武的旨意很是剪短,丝毫不涉及眼前之战事,可李靖却是一听便知内里的蹊跷之所在,心头不由地便是一热,一股子所遇得人之感慨登时便大起了。

“恭喜李大都督了,洒家须得紧着赶回永宁,就不多耽搁了,告辞,告辞。”

赵登高能得张君武之信任,就在于其知本分,从不逾规越矩,尤其是在涉及国政的大事上,他从来不胡乱掺和,此番亦然如是,恭喜完李靖之后,也不给其出言挽留的机会,便即领着数十名护送的羽林军骑兵匆匆走了人。

“恭喜大都督了。”

“大都督大喜啊,请客,请客。”

……

总揽十六州军政大权,这可是帝国开朝以来头一回出现的重用,不说那些陪同接旨的军中将领们震撼莫名,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孟武与陈明振也自不免为之咋舌不已,当然了,在下头诸将面前,二将自是须得端着架子,可这一回到了中军大帐中,二将就有些憋不住了,陈明振倒还好些,性子向来较冷硬,也就只是恭喜了一声了事,可孟武就不同了,嚷嚷地闹着要李靖请客。

“呵,二位将军,军情紧急,我等还是接着往下议好了,唔,据侦骑线报,薛延陀部族军前锋虽已进抵蓟县城下,却并无攻城之准备,只在四乡八里横行劫掠,另,被其攻占的三县之地也出现了该部大肆掠夺之情形,足可见夷男此獠并无与我军死战之决心,只是其部皆骑乘,我军兵虽众,奈何骑兵少,要想堵住敌军恐非易事,二位将军对此可有甚见教否?”

正所谓权力越大,责任就越众,尽管张君武诏书里丝毫不曾提到击败薛延陀大军一事,可李靖却深知此道诏书的背后的潜台词便是要他尽快绥靖幽云十六州,在这等情形下,李靖自是无心去扯那么些无甚营养的废话,对于二将的恭喜之言么,也就只是一笑了之,紧着便转入了正题。

“大都督说怎么打,末将就怎么打。”

陈明振乃是步将,对骑战之道实在难言精通,而在幽云十六州这等平原之地上,步军要想围剿大股骑军的可能性并不高,陈明振自是无法拿得出甚好主意来,只能是表明了坚决执行命令之态度了事。

“大都督明鉴,末将以为当得先坚壁清野,而后稳守固安、蓟县、易县等要隘,不给敌有机可乘,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