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清明时节

题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志愿者程东东要返回湖南了,他特地给熊君打了电话。

熊君说:“兄弟,你在抚民医院当志愿者几个月,你不能就这样离开武汉,我陪你在武汉转转。”

程东东爽快地答应了。

熊君驾车与程东东一起,沿三环线飞驰。

他说:“在三环线上,你可以看看大武汉的概貌,明年四环线通车之后,武汉面积又将扩大三分之一。”

熊君边开车边跟程东东讲起了武汉。

他们来到了府河黄陂段。

熊君把车停在路边,指着府河两岸正在开发的一片郊野,说:“这是武汉有名的盘龙城。3500年前商朝的先民们在这里营生,建城办厂,在这里曾发掘出灿烂的青铜时代文化,具有完备的城邑形态特征。它是武汉的起源地,从盘龙城的铜矿铜器开始,武汉的货物流通与商业也就开始了。”

程东东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兴奋,说:“盘龙城,中国龙!武汉在病毒攻击中挺住了,龙抬头,龙腾飞!”

他们沿着三环线经过蔡甸区升官湖,来到汉阳地段。

熊君停了车,站在路边,指着一望无边、鳞次栉比的城廓,说:“汉阳,在三国时期,是地当天下之争的汉阳,成兵家必争之地。汉阳之城,武昌的夏口城相继兴建,武汉从此成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政治军事中心。”

熊君说:“下次来武汉,一定去武汉黄鹤楼看看,我当向导,登临黄鹤楼,武汉南望湖广,西临巴蜀,东连皖赣,北接汉中,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与经济中心。这次被突如其来的病毒蹂躏,然而,大武汉不会趴下,它正在雄起!”

程东东说:“武汉,我心中的东方芝加哥!我爱武汉!我喜欢武汉!”

他们沿着高架桥行驶,来到江汉一桥边。

他们沿汉江的临江路行进,春风拂拂,杨柳依依,碧波荡漾,花草茂繁。

熊君说:“大约在明朝中期,汉水自溢改道,在龙王庙与长江会,形成两江四岸的武汉三镇。那时的汉口,水陆交通,广连国,万商云集,百舸争流,盐、菜、米、木、布、药,六行大市,国闻名。天南海北,商家巨贾,来自****,仅汉江的码头就有30多个。船舶往来,年约两万五千多艘,十分壮观!十里帆船依市,临城万家灯火通明。当时的汉口是中华民族的四大名镇!南船北车,万方杂陈,自强繁盛之汉口,形成了武汉不倒、不衰、不败的坚强基因,形成了武汉包容各方、宽厚仁爱的伟大品格!尽管遭遇了大洪水,遇到了外虏列强的践踏,这次又受到了病毒的攻击,但它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里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程东东挥动着臂膀:“武汉,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英雄的人民,点赞!”

他们来到汉口的沿江大道,经过龙王庙,路过武汉关。

在武汉港驻足,熊君说:“20世纪初,入驻汉口的中外银行及保险公司一共达到了250多家,形成了内地最大的金融中心,总共有十多个国家在汉口设立大使馆和领事馆。”

熊君抬头看了看远处的一排精致的建筑说:“那是美国的总领事馆和其他几个国家的领事馆。在病毒之敌来犯之初,美国临时关闭了总领事馆,撤走了领事馆工作人员,而且接着撤侨停航。然而,我们阻击了病毒之敌!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抗击病毒之敌的生死之战,这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事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战!”

程东东说:“现在病毒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中国是防疫抗疫的战胜国!中国向世界证明,我们黄种人,我们中华民族,将立于世界之林,将主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他们经过月湖桥,沿着知音湖大道前行,来到了汉阳钢铁厂旧址。熊君说:“1889年,晚清明臣张之洞,督鄂兴政,大兴洋务,兴办实业,改善农业,发展商业,开一代实干兴邦社会新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工业重地之一,生产了当时中国90%以上的钢铁,奠定了中华民族从灾难中站起来的工业基础!在1913年前后,武汉的厂矿企业及资本总量仅低于上海。在中国可以称大的只有大上海,大武汉!这一时期的武汉,成为中国的高标。武汉战胜新冠疫情,因为武汉是一座钢铁之城,任何有形的无形的强敌也打不垮,压不倒,战不胜!”

他们经过长江一桥,来到了武汉著名的首义广场。

熊君和程东东在广场上并肩前行。熊君指着黄鹤楼下的那一幢红楼,说:“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红楼,它是武昌起义军**旧址。1911年10月10日,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次日,革命党人和起义士兵在红楼集中,宣布废除了清朝宣统年号,建立中华民国,从此国响应,结束了统治奴役中国人民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黄鹤楼下,蛇山之麓,首义之地,民主之城,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汉打响!这是历史的转折。今天,我们面对世界人类的共同之敌新冠病毒,阻击战,总体战,人民战,在武汉打响,国人民支援武汉,我们成功地进行了这一场震惊海外的抗击新冠病毒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