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注定载入史册的镜头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不用再多解释,王辑知道当刘昌民面对整个文明世界,拿出自己孙子的照片时,势必会带来众多的争议,防区一天不倒,文明一天健在,以后就势必会有人将这段录像不不断再拿出来。

可是以后,人们会对这位防卫军的司令官做和评价,就是难以预料的事情了。每一个成年人都会想到,进驻防区将会面对怎样的后果,而这位司令直接选择了将自己的孙子送入魔法学校,来预定他的未来。

这里面究竟会产生多少复杂的伦理辩论,王辑已经不屑去多想。

他从小时代广场的木凳上起身,有关刘昌民的演说他不打算再继续看下去,有关他的个人意志选择,王辑也无法做出评价。

下午五点的时候,他和王女一同前往了理想世界,让她在这里悼念那位慈爱的婆婆,临到上车时,他在站台还接到了有关防卫军总司令刘昌民司令的新闻。是的,这位司令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在整个文明世界“火”了。

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孙子。所有舆论的争议也因此伴随而来,王辑所在的长城防区毕竟和国内不同,他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西方媒体对此产生的巨大分歧,事实上分歧在哪里都有,但国内相比较刘昌民的祖国,态度明显是有所软化的。

国内论坛以及舆论大多钦佩刘昌民这种做法,人们对此的纠结也多限于一种惋惜。因为防区的发展必须需要孩子,而这位司令官知道他向文明世界索要人类的未来,来换取现在的生存将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对此他只能做出一种表率,来试图让更多的人相信他的决心。

一个正常人不可能会认为,一个当祖父的人会真的愿意残忍对待自己的孙辈,但在这里刘的选择实在让人无言以对,因为当无数键盘侠迅速凋零后,所掏出的真理还是那句自古传下来的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除却真正的狂妄自大者外,没人认为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就足以和这位防区总司令相比,没有人能够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想让魔法学校这个场景效率最高化,就必须需要合适年龄段的未成年人,而防区不可能只是做简单的魔法普及,它的付出必须得有回报,而且这个回报很可能是防区必须得得到的,甚至在以后事关整个防线的生存。

到此,也自然就到了关系文明危难的地步。

有人说过,这些魔法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防区执行一定次数的播种战役任务,结束后就可以成功回归文明世界,就像对那些罪犯的许诺一样。但这种软化处理说实在的,并不能解决本质问题,而且效果可能会更差。

无辜的孩子得到和文明罪犯一样的待遇吗?

如果待遇更好些,让他们可以在经历次数相对较少的播种战役后离开防区,那他们这一身魔法知识就真是白瞎了,如何处理从魔法学校归来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在光怪陆离世界归来、掌握强大力量的年轻人遵守文明秩序,恐怕也是社会学家们认为,在一定时间内需要磨合的事情,至于因此所产生的社会动荡,在如何计较几率,也是必然会发生、值得让人思考的大事。

让他们忘记魔法回归文明,不说他们愿不愿意,魔法学校所产生的功能会因此缩小到最小化,除了能提供一段时间的魔法军团外,这个学校连最基本的魔法传播都做不到,它本身的意义也可能在除提供短暂时期魔法军团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来供书写传颂。

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理智者都知道,自己没有比刘司令更高的智慧,也没有他这种勇气与不择手段。

直到超膜列车开始运行时,车上的王辑还用手机看到了美国著名媒体的网络新闻,那个标题可以说是他这段时间看到最记忆深刻的标题了,大概翻译可以理解为,文明的罪恶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大约就是这样,不得不说那里的精英人士是个热爱反思与思考的群体,他们总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出骇人听闻的事实。那文字很有一种声泪泣血的感觉:因为关系到我们的文明危难,我们就要献祭自己的孩子,为了文明当下的延续,就要牺牲人类的未来?童话里的妖后要拿孩童的心脏与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如今我们的文明也在用自己的未来,来续自己苟延残喘的性命。

“你在看什么?”

列车开动时,王女好奇地将头探过来,看了眼王辑的手机屏幕。

“你可以看看这个新闻。”

王辑将手机递给了她。

列车开动,彩虹从车窗外开始流逝。

“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真的有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这里,那这个所谓的文明其实和毁灭已经没什么不同了。是这样吧?”

王女看过新闻,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做阅读理解。

“对,有些人觉得,如果人类需要让自己的孩子流血,那人类的罪恶就已经到头了,应该被毁灭。”

王辑点头回答。

“是啊,我看到评论了,这些人说他们信错了人。一个恶魔正在献祭自己的后代,来逼迫他们也献出自己的孩子。”

王女翻着手机,后背的漆黑羽翼肆无忌惮地张开在空荡的车厢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