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对邗辛说出自己要让邗国人多留在棘国几个月的原因,两人消除了误会。

正此时,棘好和棘优走过来,棘好不愿意称呼林风为叔父,被棘优说了两句便离开了,棘优为了保护她,也离开了。

林风想到棘优和邗辛将来相邻,为让邗国与棘国新领地能交好,建议两人结为义兄弟。

邗辛听了林风的话,道:“棘优世子虽说是世子,但周天子已给了他封地,其实已是一个国君了,我这样被废国的流亡世子,怎敢高攀?”

林风道:“你看,这次打萧国,你振臂一呼,国人立即响应,说明什么?说明国人认可你是世子,比起那些外人认可、但国人不认可的世子,要强多了。你放心,若你愿意,我来办,我定会让你们铁桶一块般团结起来,谁都不敢把你们怎么样!”

邗辛听了,自然对林风感激不尽。

第二天一早,阿藤集结兵马,以元日为先锋,带着棘优、邗辛、元朗,浩浩荡荡,往萧城进发。

阿藤按林风的建议,约束部下,加之大家都听说了林风怒斩兵士的事,自然小心翼翼,秋毫无犯。

萧国除了靠近棘国的一面有山外,其余地形大多一马平川,自瑗城出发,到了下午,元日的兵马就远远看到萧城。

萧城背靠凤山,前临黄河,当算易守难攻之地,但因林风之前在龙藏峪掘河,河水改道,萧城前的黄河已近干涸。

但等元日率军来黄河边时,看到对岸的情况,不禁有些吃惊。

只见黄河对岸的萧城外,三个大营一字排开,军容齐整,大营顶上,分别竖有徐、奄、薄姑的大旗。

棘优看到这一幕,眼神里流露出一股惊愕之色,但并没有说话。

元朗惊道:“獒皇大人,萧国请来援军了!”

元日眉头一皱,感到事态严重,便安排部众先行结营,隔着黄河与萧国联军对峙,然后派人飞报棘侯。

棘侯听到消息,也吃了一惊,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邗辛道:“世兄,徐、奄、薄姑和棘国一样,同属东夷,但对商王朝的战争中,都是帮周王的。而萧是商王阵营,为何现在都走到一起了?”

听了邗辛的话,林风想起历史上有名的三监之乱,心想,徐、奄、薄姑此番来帮萧国,应当是这些诸侯国早就有串连,不然怎么三监之乱时,就群起叛乱?!

他又想起萧国之亡,是三监之乱时发生的,看来棘侯此行,确实不能灭萧国。

怎么办?

林风心想,元日到达萧城时,立足未稳,为何徐、奄、薄姑却没有立即进攻,而让他扎营?

还有,这些诸侯国在他们之前就到了,特别是徐国路途遥远,带兵到这里,就算是轻骑,至少也得三天,加上萧国通知的时间,就更长。

他想起水淹龙藏峪,立即明白了,定是当时,因黄河水改道,萧城前的黄河水干,萧国就发现问题,到瑗城探听,应已知颡城援军覆没、瑗城失守和姚克被杀的消息。

这时,萧国就预测到萧策的失败,棘国会发兵报复,而之前打棘国,已倾国之力。如今瑗城已失,大门洞开,必须要求援军护国。

从时间上来推算,林风觉得,自己的推测应该是对的。应该是在杀了姚克或者困住萧策时,萧国已通知了徐、奄、薄姑。

照此看来,徐国稍远,或许昨天才到,但奄、薄姑很近,半天就可到萧城,为什么当初没有来攻打瑗城,援救萧策呢?

想到这里,林风不禁有些后怕,要是奄、薄姑来援萧策,他的计划必定失败,还会落个兵败身死的下场。

但既然徐、奄、薄姑引而不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们并不是真的想帮萧国,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那怎么应对?

林风心想,徐、奄、薄姑远道而来,绝不能和他们开战,否则把他们打成铁板一块,就打不过了。

既然历史记载的都是周公灭的萧国,就顺水推舟,给徐、奄、薄姑一个台阶,和谈吧。

林风脑子里飞快的打转,棘侯阿藤看他不语,帐中众将士也不说话,忍不住问他。

“棘侯,徐、奄、薄姑派兵可来帮助萧国,这些国家力量很强,特别是徐国,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属下建议,不与他们正面冲突为好!”林风把自己的推测隐了,直接说重点。

“对对对”,帐中的众将士都随声附和。

看到这些将士的表现,林风想起历史记载,说僰人性情温和,看来确实如此。

当然,当前这种选择是最好的。

阿藤似乎也有此意,道:“既如此,我们就此退兵?”

林风心想,萧国倾国侵犯棘国,大有吞并之势,虽已大败,但若就此退兵,也太轻饶他们了。再说,萧国请的人,也只需给他们一个台阶下而已,不必太可忌惮。

于是,林风道:“萧国此番前来,实在可恨,我们必要让他们既不敢、又再不能侵我棘国,所以,我建议,棘侯明天还是率领大军,压在萧城前,然后逼萧国谈判!”

众将士听了,窃窃私语起来。

一个名叫彭瑜的将领站起来,对阿藤和林风施了个礼,道:“棘侯,獒皇,我们既然打不过,还是不要刺激他们,就此撤兵算了,反正他们损失更大!”

邗辛听了,站起身来,大声道:“棘侯,虽然萧国损失惨重,但也是他们自找的,您冒着风险,从北部带重兵过来,我们邗国人也冒死参战,一定要让萧国赔偿,不能轻饶了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