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可知,那年上元灯会,并非意外。”静姝看着瑞王府庭院中那棵参天的古树,心中眼中皆是愧疚。

许晏清眼眸微动:“还好你无事。”

静姝哭笑不得:“听朱进说,你的腰伤,阴天下雨时有不适。”

“不妨事,京城少雨,一年不过十数日。她竟与你合盘托出,那她求的又是何事?”许晏清越发不明妇人心思。

静姝郁闷:“她大抵是想托我,将来为那两个幼女寻个好婆家。”

许晏清虽不解,却问道:“你可会如她所愿?”

静姝犹豫着:“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我也不知该怜她还是恨她。”

许晏清不置可否,想来崔氏已如愿以偿,这对瑞王孤女已经让静姝上了心。面上也不戳穿,只道:“回府吧,今日晚膳前准你用块胡麻酥糕。”

静姝闻言,口舌生津:“世子太过小气,一块哪里过瘾。”

迈出瑞王府,看着地上的几片树叶,静姝不禁问道:“这府中的下人都去了何处?”

许晏清回道:“大约都发卖了,太皇太后不会为难无关之人。”

“世子帮我打听一个叫阿若的粗使丫头吧。”边关旧事涌上心头。

许晏清应了下来,扶她上了马车。

岁月一如指间流水,转瞬已至七月,许府上上下下忙碌着中元祭祖之事。

幸而静姝住在新宅子里,借着孕事好生偷了一回懒。

这日许晏清下朝,带回一筐甜瓜。静姝围着那筐碧绿的瓜果左看右看,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可是宫中赏的?”

许晏清点头:“待会给你切一片,太妃说甜得很。”

静姝撇嘴道:“世子如今连一块都舍不得了,改用片了。”

许晏清笑着摇头:“一字之差,静姝倒听得真切。卫家已派了使臣,后日进京议和。”

静姝的笑容僵在了嘴角,半晌说道:“卫家已攻下雍州境,为何此时提出议和?”

“卫家这几月动作不大,听闻卫司远重病后就地休养,故而卫家并未大举发兵。太皇太后已命我负责使臣在京事宜。岳父大人已言明,亲军尚需时日操练,此时卫家若想分割天下,天家怕也只能应下。”许晏清接过玲珑递来的帕子,擦了擦面上的汗水。

静姝伸头看了看外面炫目的骄阳:“这几日热得很,世子午间不必顶着烈日往回赶,有他们看着,我也食不到甜点。”

许晏清笑了:“习惯了与你一道用膳,一个人反倒觉得食之无味。”

静姝心中有事,笑得有些勉强。

许晏清并不在意,只吩咐下人去地窖取些冰块,放在屋中纳凉。

卫家的使臣赶在中元节前进了京,竟是静姝不曾见过的卫家四爷。

随着使臣的到来,许晏清忙碌异常,午时也无暇顾及静姝的膳食,只是让朱进盯着点。

傍晚时分,许晏清仍未归府。静姝思绪不宁,愈发想吃甜食,取出周氏昨日夹在书中送进来的杏仁乳酪酥饼,捧着帕子吃了起来。

院中的朱进透过窗户瞥见这心惊肉跳的一幕,对着正要打帘子进屋的玲珑使了眼色。玲珑见他挤眉弄眼的模样,心里好笑,却佯装茫然。

朱进只好在窗外小心地开了口:“奴才斗胆,看夫人吃得香甜,想跟夫人讨个饼子来尝尝。”

静姝哑然失笑,也不理会,只吩咐玲珑把窗户放下,省得看见朱进那张纠结到拧巴的面庞。

朱进在外面庭院中急得直冒汗,却无计可施。

静姝终于吃完那一小包酥饼,意犹未尽地感慨:“周氏也师承了世子的小气,就送了六块小饼。”

玲珑忍俊不禁:“那几本书能夹带六块酥饼送进来,二奶奶已是不易,费了好些心思。”

夜幕初降,许晏清派人回府,说是在宣乐楼陪泸州使臣,要晚些回府。

静姝只好独自用完寡淡的晚膳,心烦意乱下,走在花园中散步,恰巧遇到当值的阿若,不由问道:“入府该两个月了,可还习惯?”

阿若依旧是健谈的性子:“得夫人恩典,阿若这般丑模样,才能进得国公府,心中感激不尽。朱管事待奴婢和气,安排的活也轻松。”

“如此便好!”静姝欣慰,见到阿若,自是想到边关种种,忽觉肚子沉重,转身回了屋。

静姝靠在塌上看书,不多时,竟睡了过去。玲珑为她盖上薄被,守在一旁。

一道黑影悄然逼近,玲珑尚未察觉,便已晕了过去。

烛光下,黑影的面目渐渐清晰,竟是一别半载的卫景辰。

看着那恬静的睡颜,卫景辰心跳如雷,那熟悉又惊世绝艳的眉眼,那淡淡又沁人心脾的桂花香。

吐纳间,静姝的气息扑面而来,卫景辰轻轻抚上那细腻娇艳的面庞,贪婪地勾勒着那秀丽如画的眉眼,恍惚间已吻上粉嫩柔软的唇瓣。

似是不愿惊醒梦中人,卫景辰格外轻柔,细尝这阔别已久的香甜。

静姝在梦中,回到了泸州,沐浴着春光,与卫景辰一同躺在卫宅背后的树林中,任他在唇边留下点点痕迹。情到浓时,静姝娇喘着唤了声:“郎君!”

一声郎君唤得卫景辰险些落泪,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