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吃完了饭,叶母和冷清秋在院中喝茶闲叙,等太阳不太烈的时候,景辰和冷清秋便起身准备回去了。

&ep;&ep;简单告辞后,景辰先一步向停在巷子口的车轿走去。

&ep;&ep;冷清秋却并未急着跟出去,而是对叶翕音笑道:“我们这就先回去了,等那边安顿好,我就派人来接你和叶夫人。”

&ep;&ep;“还有,这里是一封三十两银子,你先用着。至于张卜仁家那边的事儿,你不用担心,我自会料理清楚。”

&ep;&ep;说话时,冷清秋便要将银子往叶翕音手里放。

&ep;&ep;叶翕音却后退一步,推开银子,笑道:“多谢冷伯怜顾,这银子就不用了。”

&ep;&ep;冷清秋笑道:“你如今既与景辰少爷定了亲,便不必使自己太过辛苦。”

&ep;&ep;叶翕音却笑着摇了摇头:“何谓苦?何谓福?在我看来,这二者相辅相成,并无分别。”

&ep;&ep;“做事时不觉得苦,待苦尽甘来时才,也更懂珍惜。再者,我凭借自身之力为家人谋划生计,此乃天伦之乐,何来辛苦一说?”

&ep;&ep;听完这番话,冷清秋目中精光闪动,认真地望进叶翕音澄澈清明的眼睛里。

&ep;&ep;慢慢地点了下头,冷清秋赞叹:“好丫头,有见识,有志气!”

&ep;&ep;嘴上虽没说别的,可在冷清秋的心里,此刻对叶翕音已是刮目相看。

&ep;&ep;从叶家出来上了车,车轿很快便拐出了曲罗巷。

&ep;&ep;上了瑞长坊宽敞的街道上,负责驾车的卫小海终于忍不住了,向坐在身边的冷清秋问:“冷伯,少爷真要与这位叶家姑娘定亲啊?”

&ep;&ep;冷清秋抬手拍了一下卫小海的后脑勺,笑嗤:“你小子问的这是什么话?当然是真的,有拿订婚这种事开玩笑的么?”

&ep;&ep;“可是,少爷不是早定过亲么?如果少爷将来跟这位叶姑娘成亲,那京城昌平侯府的那位千金大小姐咋办啊?”卫小海担心道。

&ep;&ep;冷清秋身子斜倚在车壁上,一双晶亮的眼,微眯着看着前方,声音低低地道:“少爷眼下这般境况,昌平侯府或许早想悔婚了呢……”

&ep;&ep;依他冷清秋阅人无数的眼光来看,就算是贵为侯府千金,论见识和胸襟,也未必比得上这位叶家的姑娘。

&ep;&ep;冷清秋正走神,就听卫小海笑道:“他们昌平侯府悔婚才好呢,我早就看那位侯府的千金大小姐不顺眼了!”

&ep;&ep;听见这话,冷清秋也笑了,看向卫小海问:“那你觉得这位叶姑娘怎么样?”

&ep;&ep;卫小海不假思索笑道:“比起京城邺宁的那位昌平侯府大小姐,我还是更喜欢叶姑娘。叶姑娘人长得漂亮,脾气也好,最重要是冷伯相中的人,那肯定错不了!”

&ep;&ep;“好小子,越来越会说话啦!改日冷伯留点心,也给你也寻摸个好媳妇!”

&ep;&ep;“先谢您啦,我可不想娶媳妇,我就想一辈子跟着少爷!”

&ep;&ep;“嘿,你小子先别嘴硬,你这是还没到时候呢,等时候到了,说不定哭着喊着来找我给你保媒呢,哈哈!”

&ep;&ep;芳朝丽淑景,庭草茸清香。瑶池谅非邈,愿言青鸟翔。

&ep;&ep;——叶小鸾

&ep;&ep;绣窗前,豆烛下,笔走银钩,行云流水,隽秀的卫夫人簪花小楷由叶翕音笔端显于雪白的宣纸上。

&ep;&ep;这首诗是她前世所撰词集《返生香》中的一首。

&ep;&ep;张家欠账一事总算有个了解,叶翕音这些日悬在心上的一块大石,也终于平安落地了。

&ep;&ep;只是……低头看了眼纸上略显潦草的笔迹,明显可见她的心思仍不安宁。

&ep;&ep;中午在饭桌上,叶翕音已经得知景府打算出钱重修叶家老宅,并欲把邻家的小院也一并买下。

&ep;&ep;待重新修整过之后,叶家与景府便合在一处居住。

&ep;&ep;在修建新居的这段时间,她与叶母皆搬往景府现下临时租住的府邸暂居。

&ep;&ep;她一个未出阁的大姑娘家,刚定亲就入住夫家,这样的事,在以前的大明王朝,是要被世人耻笑的,可在眼下这个大胤王朝,却是见惯的寻常事。

&ep;&ep;叶小鸾以前生活的大明,未婚男女在婚前几乎没有的机会。

&ep;&ep;而在这个大胤王朝,未婚男女婚不但可以在婚前见面,还可以随意交往相处,只要不做未婚先怀孕这类十分出格的事,便没人说闲话。

&ep;&ep;叶翕音在前世虽然是待字深闺的女儿,却因博览群书,思想比寻常女子开化。

&ep;&ep;她觉得这样开化的风俗,更方便未婚的男女二人相互了解,对女子也更公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