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桓姚对东晋历史实在是所知甚少,对皇帝都不见得记得清楚,更何况这样王那样王的。问过曾氏她们才知晓,原来这会稽王,是当朝总理万机的辅政王,重重官衔加身,说是晋朝的实际决策者也不为过。

&ep;&ep;很多年后桓姚知晓会稽王名讳后才恍然想起,原来他就是历史上那个怕桓温怕得跟龟孙子一样的傀儡皇帝简文帝。想不到之前竟这样有名望有地位。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ep;&ep;若“玉衡山人”是普通文士,能得他赏识,能一举成名不说,说不定还能得到个一官半职,从此走上青云路。但偏偏,玉衡山人是桓姚这样一个深闺小女子。

&ep;&ep;对此,李氏深表担忧。无人比她更明白,盛名对女子的负累了。

&ep;&ep;当年,若非是她那成汉第一美人的名头太过响亮,也不至于让桓温知晓,在她兄长李势归降时点名要李势将她交出,她也不至于为人姬妾,落到这个地步。

&ep;&ep;“七娘子,身为女子,名声太盛不是好事。以后不要画了,这钱我们不要挣了,那玉衡山人的名头,就叫那玉书顶了去便是。”

&ep;&ep;桓姚明白李氏的担忧,却是首次和李氏有了大的分歧,“姨娘,我不甘心。这玉衡山人的名头,我是要定了。”

&ep;&ep;她原本只想着用自己的画技去赚些钱谋生计,但如今,有这样一个成名的机会摆在面前,她也是不会放弃的。

&ep;&ep;这样的乱世,女子的命运都是被男人操控在手里的,说嫁谁送谁便嫁了送了,全然不管女子是否愿意,就连那些身份高贵的世家贵女,因利益的分分合合一女多嫁也是常事。默默无闻,并不是平顺一生的保障,只能叫自己面对男权更无反抗之力。既如此,她何不做那个有盛名的,自己去搏一搏。

&ep;&ep;不说别的,单是目前的情形下,她若能搏出个名头,南康公主也不敢再那么随意将她们母女处置了。另一方面,桓温出身兵家,历来因武夫之名被世家贵族所诟病,若他得知自己有个得了才女之名的女儿,必然是会将她好生捧起来包装,不会再如以前一般不闻不问的。

&ep;&ep;她如今是想明白了,人若想得人重视,就必须要有值得人重视的价值。就算是将来会被桓温拿去笼络权贵,也比有朝一日被南康公主悄无声息地摁死在桓府后院强。

&ep;&ep;因此,桓姚不仅没有停止作画,反而绞尽脑汁,誓要画出更精彩的画作拿叫那会稽王欲罢不能。

&ep;&ep;苦思一番,她决定将连环画的要素融进自己的画作中。单是仕女图,就算画得再精美,那也是死物,吸引力有限。若将此时盛行的志怪小说一类的故事和画作结合起来,看故事的人,将画中人物带入了感情,这人,便活了。把故事情节再设计得紧凑动人些,画出人设和关键画面,其余用文字描述,像前世的漫画连载一样,不怕那会稽王不“追”下去。

&ep;&ep;只要能吸引住会稽王,叫他对“玉衡山人”更加赞赏,那么,他就一定会开始调查她的身份。这样一来,离她扬名的日子就不远了。

&ep;&ep;只可惜,如此一来,离她纯粹的艺术创作之路倒是越来越远了。

&ep;&ep;第16章又见穿越

&ep;&ep;会稽王府秋荫院,是三郡主司马道福的住所,方才刚上演完一出你追我拦的攻防战。

&ep;&ep;三郡主半个月前坠塘后,大病一场,如今被疾医嘱咐还需在屋里静养,但三郡主历来是个跳脱的性子,这次病了一场就更加变本加厉,哪里能待得住。病情稍微缓解些,便要到院子里散步,说什么沐浴春|光。

&ep;&ep;伺候三郡主的奴仆们,因上次三郡主坠塘,才受了重罚,贴身伺候的几乎都换了一批人,哪里还敢大意。得了徐侧妃嘱咐,把司马道福看得死死的,弄得她好不郁闷。

&ep;&ep;“我说!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死板!我偷偷去院子里转会儿,不会有人知道的!”三郡主司马道福显然在奴仆们的阻拦下再次败下阵来,气恼地往胡床上一坐,恨铁不成钢地教训着面前大气也不敢出的奴婢们。

&ep;&ep;“郡主您身子弱,又才受了寒还没恢复过来,还是谨遵医嘱卧床休养得好。”三郡主的奶姆钱氏上前柔声劝道。

&ep;&ep;“我又不是纸片做的!都说了,我已经好了!你们怎么总是不信啊!这样下去,没病都要憋出病了!”司马道福实在是被关得有些暴躁了,一边在屋中陀螺似的乱转一边大声喊道。

&ep;&ep;身边的侍人正小心翼翼地劝着,便听外头的丫头来说,“徐侧妃来了。”

&ep;&ep;片刻,便见一个约摸二十j□j岁的柔美妇人带着贴身侍人走了进来。

&ep;&ep;“阿母,我要被关疯了,让我出去吧!”司马道福见来人,立刻撒娇道。

&ep;&ep;侧妃徐氏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摸摸爱女的发顶,有些无奈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