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蒯通突然而来,又飘然而去。这倒给张政平添了在秦末乱世有所作为的信心,毕竟历史有了一些改变。

&ep;&ep;有了能轻松拿下范阳城的办法,张政自然不想让士兵们再流血。张政急忙到武臣的营帐求见。

&ep;&ep;武臣很快就让张政进入了大帐之中。武臣也明白了真正的硬啃硬的强攻还得靠张政。

&ep;&ep;“将军我有一计可以让范阳城不战而降。”出呼武臣的意料张政不是来请战的而是来出谋划策的。

&ep;&ep;“说来听听。”武臣觉得这张政真不简单,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还会动脑筋。

&ep;&ep;“将军,我们进攻范阳之所以受到抵抗是因为先前攻下城池后惩办了城内官吏,范阳令害怕了,现在我已派人游说了范阳令,范阳令徐公说了,只要不追究他以前的罪责,他就愿意投降。我认为我们不但要免除范阳令罪责,而且还要升他的官,给他极好的待遇,这样不但范阳城可以拿下,其他的秦国官吏看到好处也会跟着投降的。”

&ep;&ep;“就这么简单?”

&ep;&ep;“就这么简单。”

&ep;&ep;张政有了历史可借鉴,又有蒯通为他铺好路,劝说武臣的工作很顺利。

&ep;&ep;武臣这个人从善如流,马上按照张政的策略行事。

&ep;&ep;不但赦免了徐公,而且还专门刻了一枚侯爵的玉印给先前只是范阳令的徐公,命令徐公享受侯爵的待遇,出行乘着漂亮的车马,跟随着大队的随从。

&ep;&ep;徐公听了投降的条件,脸上都乐开了花,马上就向武臣投降了。

&ep;&ep;张政给武臣提的这个怀柔之计效果很好,燕赵之地的其他官吏一见徐公一个小县令,只因投降的早就有这样的待遇,一个个都十分羡慕,争先恐后的向武臣来投降。

&ep;&ep;十几天的时间,武臣不战而下三十余座城池,连原先赵国的都城邯郸也被武臣占领了。

&ep;&ep;邯郸城内一片欢腾,占领赵国旧都这算是大功一件了,加上其他的三十余城武臣已经将赵国原先的地盘收入囊中。

&ep;&ep;心情愉悦的武臣在邯郸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犒赏三军,为有功的将领升官进爵。

&ep;&ep;“恭喜张将军,张将军真是智勇双全,不但能打仗,还能出奇谋。”一群军官围着张政说着恭维的话。

&ep;&ep;因为武臣是听了张政的计谋才取得如此大的胜利。这次庆功,张政得到的赏赐最多。张政也由二五百主升官成了校尉。所以大家都上赶着拍张政的马屁。

&ep;&ep;“过誉了,过誉了。”张政嘴上谦虚,心里却也乐开了花。他到不是贪图那些钱财,而是他升官后就能名正言顺的拥有更多的兵马,更强的实力才是活下去的资本。

&ep;&ep;“小人得志,还过誉,我敢打赌,他连过誉这两个字怎么写都不会。一个种地的傻子竟和我一样成了校尉。”欢乐的人群中张耳板着脸,心中满是怒火。在军中久了自然有人向张耳讲过张政被雷劈由傻子变聪明的事。

&ep;&ep;“我们走。”张耳叫上陈馀满脸不高兴的返回了自己的营帐。

&ep;&ep;庆功的宴席很晚才结束,武臣喝的醉醉醺醺的回到自己的营帐。

&ep;&ep;“张耳、陈馀两位先生求见。”士兵通禀道。

&ep;&ep;“有请。”武臣奇怪这么晚了张耳陈馀来干什么。

&ep;&ep;“将军认为陈胜是什么样的人?”进门后张耳直截了当的对武臣说道。

&ep;&ep;武臣听了这话当时就愣了,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啊。

&ep;&ep;张耳不等武臣回答接着说道:“陈胜在大泽乡起兵,当上了张楚王,说明要当大王未必是六国的后人,将军以三千人拿下赵地数十城,将军不称王怎么能与功劳想适应呢。”

&ep;&ep;“称王,要不要向陈王汇报一下?”称王对武臣有着极大的诱惑,可他一时还念着与陈胜的关系。

&ep;&ep;“将军可记得葛婴之事吗?”旁边的陈馀一句话问得武臣无话可说了。

&ep;&ep;葛婴的事刚发生不久。葛婴这个人完全是被自己蠢死的。

&ep;&ep;当初陈胜打出了复兴楚国的旗号,葛婴还就真信了。

&ep;&ep;葛婴带兵打到东城的时候,原楚王的后裔襄强来到军中。葛婴一见大喜过望,要复兴楚国有楚王的后裔不是正好吗。

&ep;&ep;葛婴立即拥立襄强做了楚王,襄强楚王的位子还没坐稳,那边陈胜就自立为张楚王了。

&ep;&ep;葛婴这下慌了,自己领会错领导意图了,一下子弄出了两个大王可怎么办。

&ep;&ep;葛婴倒干脆,一剑砍下了襄强的脑袋,带着人头到陈胜那里赔罪。

&ep;&ep;这中间最倒霉的要算襄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