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小书童没敢伸手去接,讪讪地笑道:“爷,小的听您口音不像是琅琊人,您大概不知道吧,我家先生有非常严重的头风病,一到冬天就发作,连颜家大小姐的课都停掉了。先生难得入睡,他说,哪怕是天皇老子来了,也别打扰他歇息。您呐,明日再来吧!”

&ep;&ep;王三爷早年任过帝师,后面虽然因某些缘故突然辞官回了故里,也因与本家不和在外自立了门户,但这么多年,皇帝心中一直非常敬重他。

&ep;&ep;赫连笙不欲硬闯,却也没立刻离开,而是转身走回巷子,上了马车。

&ep;&ep;小书童以为他走了,朝双手哈了两口热气便关上了大门。

&ep;&ep;约莫半个时辰后,私塾的门被打开,一辆马车缓缓地驶了出来,瞧外观,很是普通,但赫连笙明白,连他都不敢保证能把马车驶进去,那人,必是王三爷自己了。

&ep;&ep;这么晚,他要去哪里?

&ep;&ep;赫连笙还没下令追踪呢,就看见一名留着山羊胡的瘦老头儿笑哈哈地跑了出来。

&ep;&ep;赫连笙一惊,王三爷?这么说,那是客人的马车?何方神圣,居然能把马车驶进去?

&ep;&ep;王三爷叫停马车后,用双手,将一个包袱从窗子里递了进去,“公子,这是你要的东西,我找到了!”

&ep;&ep;公子?这么说,马车里坐的是一名年轻人,且被王三爷尊称为“公子”!

&ep;&ep;要知道,王三爷自从做了帝师,对他这名东宫太子都是直呼名讳的!

&ep;&ep;更离奇的是,那个坐在马车里的人,连当面道谢都没有,只淡淡地说了句“有劳”。

&ep;&ep;而王三爷,只穿着室内的常服,驻足在冷风里,一直到马车消失在道路尽头,才抱着胳膊,奔进了私塾。

&ep;&ep;赫连笙眯了眯眼,比起那个神秘的破案高手,他忽然觉得这个“公子”更令他好奇!

&ep;&ep;一念至此,他放下小窗板,对车夫,也就是暗卫道:“追上那辆马车。”

&ep;&ep;话落,并无动静。

&ep;&ep;赫连笙又吩咐了一遍。

&ep;&ep;还是没有动静!

&ep;&ep;赫连笙眉头一皱,掀开帘幕,拍了拍暗卫的肩膀。

&ep;&ep;就听得“啪”的一声,暗卫倒在了地上……死了!

&ep;&ep;赫连笙气得一拳砸在了门板上,这是他千辛万苦才培养出来的大内高手,以一敌十不在话下,却如此轻易地叫人杀了?!

&ep;&ep;对方是何时动手的,又怎么动手的?他竟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ep;&ep;一个神探和一个公子还不够,又来了一个杀手吗?

&ep;&ep;琅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藏龙卧虎了?

&ep;&ep;------题外话------

&ep;&ep;哈哈哈哈,这么漂亮的事儿是谁干的?

&ep;&ep;顺便说说琅琊,琅琊就是咱们山东的沿海地区,琅琊史上的确有三大家族非常有名,琅琊王氏,琅琊诸葛氏,琅琊颜氏,诸葛家呢,因为已经在《世子妃》里做了大周的摄政王,这里就用李家替代了。当然,这不是历史文,只是选了一些背景,使它更接地气一点。若是文中出现了不合历史规范的地方,还请大家体谅一下。

&ep;&ep;本文的背景,总体架空唐朝。唐朝的海外贸易是做得相当ok的,整个国度都充斥着一种国际化的气息。

&ep;&ep;嗯,暂时介绍到这里,完毕。

&ep;&ep;☆、【第二十八章】态度

&ep;&ep;满月案终于告破,凶手被处腰斩之刑,几名受害者的遗体也终于被家人领回去安葬。

&ep;&ep;戏剧性的一幕是,受害者中唯一的幸存者颜博,摇身一变,成了孤军深入敌营的神探。赫连笙对颜博与赫连城的完美计划与紧密配合表示了高度赞扬,并让颜博连升两级,官至督查副使。除此之外,赫连笙无罪释放了颜宽,并让他官复原职。

&ep;&ep;但纸包不住火,有关神秘高人抓获真凶的消息还是在街头巷尾传开了,有百姓私底下称呼他为“再世狄公”,当然,这是后话。

&ep;&ep;这一日,晨曦闪耀,晴朗无云。

&ep;&ep;封氏伺候颜宽穿戴整齐,想着自打从大牢里回来丈夫就没笑过,不由地出言宽慰:“老爷,我知你与吴大人、杨大人、陈大人、刘大人是琅琊军营里出生入死过的兄弟,他们惨死,你一定很难过,但……”

&ep;&ep;话未说完,被颜宽面无表情地打断,“不,夫人,我不难过。”

&ep;&ep;*

&ep;&ep;伴随着颜家重塑辉煌,各路巴结的人马再次纷沓而至,就连太子妃都赐下了不少东西。

&ep;&ep;颜婳坐在梳妆台前,一边用螺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