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未时刚过,长安城里人声鼎沸,东市临西街的茶摊位置已经都被占了:百姓一个个精神抖擞,拖家带口等着看晚上宣阳坊尚书丞府上娶亲。

&ep;&ep;尚书丞裴景声家的二爷,二十七高龄,终于要娶妻了!昏礼正是今晚!

&ep;&ep;这裴家往上是跟过太祖打天下的,裴景声是独苗,因此从了文,到了裴叔峪这一代,又改回了习武,十一岁上裴叔峪就和大哥裴仲据一同选上了千牛左右卫出身,之后仕途上头更是一路绿灯。

&ep;&ep;六年前,裴家大郎裴仲据死在南绍的战场上。

&ep;&ep;颇为惨烈,灰飞烟灭于象阵之中,连根尸骨也不曾留下。

&ep;&ep;全军重孝,叔峪在宗祠跪了一宿。

&ep;&ep;谁劝也不听,硬是给大哥守了叁年孝。

&ep;&ep;裴老夫人当时便说,你早日给裴家生下儿孙,便是对你大哥哥的交代,可就是拗不过他。

&ep;&ep;此战惨烈,皇上为表抚慰,除却将同样惨死的乔将军之女封为贵妃外,封裴家次子叔峪为兵部尚书。

&ep;&ep;孝期过后正式上任。这一年,叔峪才二十四岁,六部之首中最为年轻。

&ep;&ep;过了丧期,往裴家递亲的人快把这铸铁的门槛踏平了。

&ep;&ep;身世才学不行的,裴老太爷不许;模样稍微差些的,裴二爷又不乐意,非要找个一眼万年的天仙才行。

&ep;&ep;话说这裴二爷爱美人,那确实是路人皆知的。可是既要好皮囊,又要上的了台面,可不就难了。

&ep;&ep;那媒婆们没辙得出门的时候,谁心里不暗骂裴二爷眼挑;

&ep;&ep;可是回头看看这高门大户,青砖玉瓦的裴府,再想想精壮勇武,玉面银枪的裴二爷,不得不觉得人家还确实有这个底气。

&ep;&ep;裴二爷这般选秀似的找媳妇,还没对上眼,太后又薨了。

&ep;&ep;听说裴老夫人当时真是五雷轰顶,叁年国丧一过,这儿子都快二十七了,还能找上媳妇不?

&ep;&ep;害,这缘分来了可真是挡不住,这不,国丧刚过叁个月,一切都尘埃落定了!

&ep;&ep;谁也不知道这小子运气怎得这般好,真能给他挑出一位人间少找的小美人儿,偏偏身份也高贵,是礼部尚书的嫡幼女。

&ep;&ep;看裴叔峪这几日笑意盈面的,裴老夫人心里也高兴,哎,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啊!

&ep;&ep;这边厢,安仁坊礼部尚书府里,新娘子的母亲向夫人正含笑看着女儿梳妆。

&ep;&ep;我们阿芙真是命好,过了国丧刚好及笄,待嫁没几个月直接嫁给兵部尚书做娘子,谁不羡慕呢!

&ep;&ep;看着女儿白瓷一样的肌肤,这寒星一般的眸子,娇艳欲滴的唇珠,她又觉得,哼,这臭小子才是命好呢!

&ep;&ep;小女儿这么美,又令她焦虑起来。

&ep;&ep;向夫人出身商贾,阿芙肖母,这向夫人生得也是绝佳的容颜,不然也嫁不到历代清贵的向家。

&ep;&ep;向老爷和向夫人是在元宵佳节一眼定情的,婚后琴瑟和鸣,生下两儿两女。

&ep;&ep;虽然如今年老珠黄,家中也有了盛宠的姨娘,但是儿子女儿都出挑,向夫人在向家的底气足得很。

&ep;&ep;裴家最后是由裴二爷的大姐姐裴娆上门来替弟弟相看的,想来是把全城的媒婆都不敢接裴家的差事了。

&ep;&ep;当日向夫人原是想极力把大女儿向纯嫁出去。

&ep;&ep;向家的大姑娘已经芳龄十九了,虽说是国丧使然,主要还是她生得不好,略有些斗鸡眼,还有一脸天花麻子。

&ep;&ep;当时裴大姑娘就问道,这是大姑娘吧?不知道是不是向府的独生女呢?

&ep;&ep;向夫人一听,知道怕是不成了,便使人将嫡幼女向芙唤了出来。

&ep;&ep;果不其然,裴大姑娘拉着向芙的柔荑笑得合不拢嘴,要了画像回去,转日就使人递了话,意思是向府若是乐意,转日便来下聘。

&ep;&ep;哎,二十七岁的裴二将军,大旻最年轻的实权尚书,人又生得精神壮实,谁家的阿娘会不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