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本来家里还欠着大哥和二哥的银子,曾铁柱又瞎折腾,他对孩子的那点儿感情快被折腾没了。

&ep;&ep;直到最后,曾老三依旧没请大夫。

&ep;&ep;他实在是张不开嘴借钱,而且也不喜欢欠债后低人一等的感觉。

&ep;&ep;至于曾爷爷,虽然对曾铁柱抱有期望,可他手里银子是养老用的,原本也不多。

&ep;&ep;今天给曾铁柱治病,下回别的孙子病了,儿子儿媳求上门,他是给还是不给?

&ep;&ep;上次他陪铁柱去县里找曾秀才,嘴碎的大儿媳嚼了很久。

&ep;&ep;其实也没花多少铜板,可是儿女多,大家都盯着,老人能怎么办?

&ep;&ep;说来说去,还是家里穷了,要是自己当初考上童生就好了……

&ep;&ep;曾爷爷什么话都没说,默许了老三的选择。

&ep;&ep;这回依旧是灌草药汤,只是曾铁柱冻得太厉害,在床上躺了半个月,整个人瘦脱相了。

&ep;&ep;病好后,曾铁柱变得有些呆呆傻傻,说话反应很慢,看起来老实巴交的,以前那股机灵劲儿没了。

&ep;&ep;发现孙子很有可能脑子烧坏后,曾爷爷大病了一场。

&ep;&ep;铁柱是老曾家改换门庭的唯一希望,如今这希望没了,曾家出不了读书人了……

&ep;&ep;难道他们这一家是种田的命吗?

&ep;&ep;曾爷爷这一病,头发全白了。

&ep;&ep;他做了个梦,梦见曾秀才的儿子死了,过继了曾铁柱,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曾文生。

&ep;&ep;秀才对铁柱很好,他读书厉害,14岁童生,18岁中秀才,27岁考上进士,回来后让族长改了族谱,又重新认了回来。

&ep;&ep;那时候曾爷爷还活着,身体还算硬朗。

&ep;&ep;他看着曾家建了又高又敞亮的砖瓦房,家里人和和睦睦。

&ep;&ep;其他孙子、重孙在铁柱的支持下上私塾,一个个考童生考秀才,他们被称为耕读之家。

&ep;&ep;后来啊,铁柱当了知府,又当了尚书。

&ep;&ep;铁柱当尚书的时候,曾爷爷还活着,成了县里最有名望最有福寿的老人。

&ep;&ep;他90岁寿辰时,铁柱亲自回来祝寿,县太爷一脸谄媚,连州府的大官也来给他拜寿。

&ep;&ep;那个热闹啊,让曾爷爷直接笑醒!

&ep;&ep;这个梦真的好美!醒来后,曾爷爷躺在床上回味了很久很久。

&ep;&ep;这么真实的梦,让他想到了古人说的黄粱一梦。

&ep;&ep;为什么这个梦不能实现呢?为什么秀才家的儿子不死掉呢?

&ep;&ep;因为在梦里体会了荣华富贵,曾爷爷心里的怨恨越来越浓。

&ep;&ep;他恨明庭,觉得是他抢走了属于自己孙子的富贵。

&ep;&ep;那孩子不是病秧子吗?为何一直不死,挡了孙子的路?!

&ep;&ep;因为一直沉浸在梦里,老头半夜去茅厕的时候脚下打滑,掉进茅坑。

&ep;&ep;偏巧刮北风下大雪,众人睡得熟,曾奶奶又耳背。

&ep;&ep;曾爷爷呼叫了很久,最后被起夜的大孙子发现,叫了人来。

&ep;&ep;等曾奶奶给老爷子洗了澡,曾老大冒着风雪去请曲大夫。

&ep;&ep;天寒地冻,曲大夫上了年纪,不愿意来回跑。

&ep;&ep;还是曾老大将人背了过来,人到的时候,曾爷爷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了。

&ep;&ep;“准备后事吧!”

&ep;&ep;曲大夫摇摇头,收了诊金,让曾老大把自己背了回去。

&ep;&ep;曾奶奶一听,拍着腿大哭。

&ep;&ep;虽然她和曾爷爷之间经常磕磕绊绊的,可有个老头总比没有强,曾爷爷一直是她的主心骨。

&ep;&ep;现在老头子死了,她怎么办?

&ep;&ep;奉天告诉明庭曾家发生的事情,他正在涮锅子。

&ep;&ep;冬天吃热乎乎的锅子最舒服了,正好郭松带了家人过来跟他们一块儿吃饭。

&ep;&ep;两张桌,两个火锅,咕嘟嘟煮着。

&ep;&ep;明庭身边坐着郭松的两个儿子,老大比他大5岁,老二比他大2岁。

&ep;&ep;至于郭家最小的女儿,刚刚3岁,还被郭夫人抱在怀里。

&ep;&ep;郭家兄弟俩一左一右,小大人似的照顾着明庭。

&ep;&ep;“弟弟,豆腐煮好了,你吹一吹了吃,当心躺!”

&ep;&ep;“弟弟,肉片可以吃了!这块大,给你!”

&ep;&ep;“弟弟,你吃豆芽吗?”

&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