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所以,知青给的粮食定量是男子28斤/月,女子24斤/月,在这个范围内,不管你是用公分还是钱来兑换,都不需要票证可以换取百分之十的细粮,剩下的就是粗粮了。

&ep;&ep;细粮和粗粮的兑换比例是一比三,也就是一斤细粮可以换三斤粗粮,怕吃不饱,可以直接跟会计说全要粗粮,但要是不想要粗粮全要细粮,那就得你自己去找村民私下兑换,但那样的话,肯定是要吃点儿亏,比如一斤细粮要兑换三斤半粗粮。

&ep;&ep;这里说一下,细粮指的是纯苞米面,不掺糠皮子或者苞米芯子的苞米面,至于大米还有白面,这个被称作精细粮,不在供应范围内,想要吃,只能拿精细粮票去县城粮站或者高价去黑市购买。

&ep;&ep;还有就是,知青的粮食关系虽然挂户在农村,但他们的户口还是非农户口,是集体户,劳动归大队分配,但户籍其实是归知青办管的。

&ep;&ep;也就是说,一旦有推荐大学机会,或者家里有安排招工,学农时间也符合,可以直接在大队开个证明,加上接受证明,直接去知青办办理回城,重新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待遇。

&ep;&ep;可一旦结婚、批宅基地盖房子、落户,那就叫深入扎根农村,户籍从集体户变为社员,关系也从知青办转到大队,日后子女出生也会享受村里的人头粮。

&ep;&ep;同时,你再想参加招工回城那就困难了,肯定是不能按照学农来算。

&ep;&ep;蓝海生询问道:“陈叔,我跟小秋上来的时候,肯定是被人看到了,要是不结婚,肯定是要坏了小秋的名声的,更何况我们俩本来就是订的娃娃亲,本也打算要结婚的,现在这样,也是没办法了。”

&ep;&ep;他们两个其实并不在意是什么户口关系,两人不缺钱,不缺东西,在那里都能活的很好,加上蓝海生还得照顾那两位老人家,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离开。

&ep;&ep;还有,从末世那样的环境走出来,他们现在其实更加喜欢农村这样的生活,每个月明面上有汇款和包裹,也不需要怎么上工,空间里更是什么都不缺,这不比在单位小心翼翼的强多了?

&ep;&ep;大队长点点头道:“成,你们要是想好了,那我就给你们开证明还有介绍信,至于宅基地,你们打算往哪盖?我看看给你们测量一下距离,划分一下自留地。”

&ep;&ep;蓝海生道:“我就是负责看仓库的,小秋是打猪草给猪圈那边儿送的,那就在山脚坡地那边儿吧,那里还不占耕地,离猪圈还有仓库都不远。”

&ep;&ep;大队长皱眉道:“咋选那边儿了,那边儿离山太近了,整不好就有野猪啥的下山,而且,那边儿也没有正经人家,就那几个下放的住在老猎户留下的院子里,四邻不靠的,出事儿了咋整?”

&ep;&ep;都说下放住牛棚,但事实上,除非有人帮着周旋,还得是在当地说得上话的人过来打招呼,不然一般人真的住不上牛棚。

&ep;&ep;这年代,牛可比人精贵多了,有的村甚至都不趁牛,所以,这牛棚马圈修的比一般人家住的都好,不漏风不漏雨的。

&ep;&ep;住进牛棚的都是村tz干部家的亲戚,安排伺候牛、马或猪,然后就在小间儿里住,这样的好地方,怎么可能便宜那些来改造的坏分子?

&ep;&ep;所以,被分配到饮马河大队的下放人员,就直接被塞到了早前一家猎户留下的院子里,这猎户的妻子早逝,也没给猎户留下一儿半女,妻子死后也没再找,所以这猎户死了之后,这院子就归了队上。

&ep;&ep;院子倒是不小,但猎户为了方便打猎,把家安在坡上,已经算是踏上山脚了,大家又不会打猎,这晚上要是下山个野牲口把人给舔了跟谁说理去?

&ep;&ep;再说,那院子是不小,但里面其实就三间黄泥土砖房,并不值钱,房间也都不大,两屋去了两铺炕,地上还有没有一米五宽,所以,真没有村民打它的注意。

&ep;&ep;所以,后面那几位过来之后就给安排进去了,倒也有个好处,这里离村里不近,跟最近的男主家也隔了五分钟的路程,所以,一般也没有人去打扰他们。

&ep;&ep;蓝海生笑笑道:“到时候将院墙修的高一点儿,再养两条退役的军犬,一般问题不大,而且,那里也方便小秋打猪草,这挺好的。”

&ep;&ep;大队长一看,得了,自己提醒到了,人家两人自己乐意,他就不跟着瞎操心了,左右最后怎么也怨不到他的身上。

&ep;&ep;起身一边儿带着两人去大队部开介绍信还有证明什么的,一边儿跟两人交代道:“小坡那边儿,去了刘老鬼家(死去的猎户),你们再在那边儿盖房子,也插不上人家了,那坡上的空地就都给你们家做自留地吧。”

&ep;&ep;两人赶紧道谢交钱,这宅基地都是有定数的,也是固定交钱,并不看你盖多大的房子,反正只要你不超出一亩三分地的范围,你是盖皇宫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