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人多多探查夏军动向。”

&ep;&ep;顾国师也没什么好办法,同样决定撤了,如果郑国打算撤了,他们继续呆在这里是毫无必要的,只能被夏国包围吞吃。

&ep;&ep;“这些探子也是,都知道郑国撤退,偏偏为什么撤退的消息都没有有。”

&ep;&ep;景太子也是心焦如焚,都知道郑国撤退了,郑国为什么撤退却不知道,这不是笑话吗?

&ep;&ep;“说明郑国遇到大问题了,逼的他们不得不撤,又不能让人知道,所以保密做的那么好。”

&ep;&ep;顾国师想着究竟是什么事,让郑国退缩了,总不能是听到庄询剑斩飓风怕了吧,要是怕了那应该就不要动,哪有动了又退的。

&ep;&ep;“紧急军情,请太子殿下过目。”两人冥思苦想,搞不懂郑国抽象操作的时候,新的军情传来。

&ep;&ep;“是郑国的吗?”景太子急忙问,现在最想搞清楚是什么原因让郑国退缩了。

&ep;&ep;“不是,是国内的情报。”传令兵回答了情报的来源,呈送上情报。

&ep;&ep;景太子表情一阵失望,不是他最想知道的国家,不过他还是接过情报阅读起来。

&ep;&ep;“国内农民叛乱,各地郡兵无力防御?”景太子看了看情报,惊讶的叫了出声。

&ep;&ep;“叛乱,农民?他们怎么敢,糟糕,是夏国!”顾立鼎的嗅觉敏锐,一瞬间就抓住问题的核心了。

&ep;&ep;夏国曾经策划过对赵国的百姓的煽动,当时掀起大量的叛乱,席卷了整个赵国的东北部,现在一听农民叛乱,顾国师首先就想到了夏国。

&ep;&ep;“夏国,是锦衣卫,他们跑到国内进行策反了。”景太子也意识到了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让百姓叛乱,除了那个号称余田还民的夏国,恐怕没有其他什么国家能做到了。

&ep;&ep;“陛下什么意思。”顾国师望着景太子手里的信件,皱着眉头问,这应该是老景王给的信,必定有所指示。

&ep;&ep;“父皇让我们根据形势决断,不要理会国内乱象,他会尽力镇压!”景太子将信件递给顾国师,他看懂了老景王信里的意思。

&ep;&ep;“这是让我们有战胜夏国的机会就不要放弃,陛下已经做好哪怕玉碎也要为景国谋得一线生机的准备了。”

&ep;&ep;甚至没有让景军回援,哪怕叛乱军在攻城略地,但是景王深知外敌和内敌的重要性。

&ep;&ep;那一定是先把外敌抵抗了,放弃郑景的同盟,又不知道多久才能再次有机会组建,如果能战胜夏国博取一线生机,那他这个半截入土的老东西也能笑对黄泉了。

&ep;&ep;不过景王恐怕也没想到郑国撤了,他牺牲的决心怕是白下了,现在景军大概也要撤了。

&ep;&ep;“等等,我明白为什么郑国撤走了。”顾国师突然恍然大悟!明白了为什么郑国要撤走。

&ep;&ep;“为什么,国师你说,等等,是不是因为郑国国内也面临着这种情况,所以只能先回去平乱呢。”景太子也不愚蠢,慢了半拍也想到了,两人算是一拍即合。

&ep;&ep;“对,也是因为国内叛乱了,可能已经要威胁王都了,所以这些郑军已经出边境了,又被迫折返,毕竟要保卫国家,不是什么君主都有陛下的魄力的。”

&ep;&ep;顾国师苦笑,想到这种情况简直无解,景国愿意先外后内,不代表郑国也愿意呀,所以郑国撤了,回家平乱去了。

&ep;&ep;“难怪郑国消息藏的严实,他们是怕被夏国抓住前后夹击吧,夏国和郑国国内的叛军应该是有所联系的。”

&ep;&ep;景太子根据已有信息判断,推断出来了一个真相,这个真相获得两人的一致认可,郑国显然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也没有景国君王的这样直接派太子压阵的舍得,甘愿牺牲求生机的豪迈。

&ep;&ep;不过景太子说完,一股不详的预感涌现,两人相视对望一眼,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郑国是怕两面夹击,里应外合,同样的境况对现在的景军也是适用的。

&ep;&ep;“撤,立即撤,马上撤。”景太子已经想到了后果了,郑军如果和景军联合,击垮夏军,不退也没什么,毕竟要决战,赢了夏国万事好说。

&ep;&ep;现在郑国退了,景国不退,家被抄了不就要腹背受敌,所以当机立断赶紧走,已经预料到可怕的结果了。

&ep;&ep;“天青关,命令天青关的守将务必守好该关卡,如果有失,让他提头来见孤。”

&ep;&ep;赵郑景国都是大平原,到了三国的边界才有浩渺云山阻隔,其他地方不行就绕,主要是驰道快慢的问题,被堵住通行关卡,那就是关门打狗的问题了。

&ep;&ep;“轻装简从,丢下辎重,撤回天青关以西,夏国,太卑鄙了,弄这些招数。”

&ep;&ep;顾国师也感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