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本短篇集只让郑芮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因为里面大部分的篇目她都在网上看过了。而此时救援还没有来,甚至连外面的马路上跑过车的声音都没有。

她再度感到恐慌。

——于是她打开了实验记录本,发现第一页里竟然夹了一张小纸片儿。

郑芮确定这绝对不是她自己夹进去的,因为这张纸片上用类似于黑体的字体写着几行字。

性别:女

身高:170.3

类型:永生型;快速恢复,重伤假死后复活

这是……什么?

从前两行字指的是她,然而“永生型”又是什么玩意儿?快速恢复,还能假死复活?难道这真的是地球online么?

轻信一张小纸片是非常愚蠢的,不过既然发生了地表建筑被削平的这种奇异事件,郑芮还是有些好奇地用小卖部里的美工刀划了一下儿自己的手指背面。美工刀很锋利,即使割得很浅也顿时渗出了一串血珠,然而当她用纸抽里的吸水纸抹掉血时,这道划痕已经完消失了。

卧……槽?

这难道是真的?

那……

再划深点儿试试?

——

很快地通过一番名为“实践”的作死行为,郑芮就意识到这张纸上所说的所谓“永生型”大概率是真的。

她第一反应就是自己被外星人抓走改造了,但这也没法解释外星人为啥费那个劲这么做,而且还这么好心地给她留个提示的纸条儿。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理,“如非必要,勿增实体”,首先排除缸中之脑。现在可以认为有个的实体削平了她住的筒子楼并且对她进行了改造,那么这个实体和她——人类文明中普通的一员——之间的技术差距如此之大,以至于足以假设她很有可能既无法理解对方使用的技术,也无法理解对方如此运用技术的意图。而既然如此,对这一远超乎她理解范围内的实体进行任何猜测,则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主要是,相比之下明显是“永生型”的这种特性更为有趣。

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曾经出过一个作文题目叫“假如只剩三天生命”。那时候绝大数人都在说如何珍惜生命,而留给郑芮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却是论了字的如何在三天之中体验各种自杀方式——因为按照题设,这三天之内并不会死。

这个想法简直太妙了,可惜那只是一个虚构的作文题目(而且一般人也不会想拿后半辈子换只有三天的自杀体验时间)。可是她现在能够假死复活,就意味着可以真正意义上地进行濒死体验的实验了。

当然,这属于人体实验的范畴,需要报备、过伦理审核等等,而且应该在正规的无菌正压实验室里完成。但郑芮知道,如果等到了学校申报审批一系列程序走完之后,这个实验项目就属于别人了,肯定不可能让她自己安排。而且说真的,现在学校还在不在都不一定了。将近六十年的筒子楼都凭空消失了,再按照规章流程办事儿肯定不行。

因此,她觉得如果明天还没有来救援,可以自己先试试——反正“预实验”嘛。

——

于是这“预实验”就“预”了四天。

最后的这次割颈动脉失血致死还算颇有成效,NDE(NearDeathExperience)的感觉还真是不错,甚至都有点儿让人上瘾了。

可是直到现在都没有救援来,这让郑芮觉得是不是世界都把她忘了。然而她可是“永生型”啊,没有对她的这一获得性特殊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这真是人类的损失。

不过,郑芮又想到,或许她不是唯一的永生型。而且既然有“类型”这一项,那么除了永生型之外,肯定还有别的型。不管发生了什么,现代社会的结构决定了,只要关键资源并非唯一的,掌握各种其他资源的大佬们总能比普通人快一步做出成果。说不定现在那些学界大佬都已经把永生型和其他别的各种型研究了个遍,而她还在这儿自娱自乐地写着两句破实验记录。

唉,这么一想也是有点儿伤心。但科学研究就是这样的,难免会遇到撞课题的情况,但每个人的研究都有其特色,其实这种重复也不是完没有意义。再说了,就算她做的内容有大佬在做完相同的,那这也能算是探究性学习,是不是?毕竟她就是个准大四的弱渣,在这个阶段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把实验记录本收好,郑芮抓着自己被血浸透的头发,走到被割断的水管处清洗。现在的水压比刚断裂时小多了,但看起来也还够用。这四天里她也尝试过喝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不用就浪费了,而小卖部里的饮料放着也没事儿。

四天了都没来救援,让她下个基础的判断,就是恐怕至少相当于市范围的地表建筑都被削平了,因此救援可能得等很久,必须做好靠现有条件短期生存的准备。幸好她在“地球online刷新”的时候不是在市中心,而是在姥姥姥爷家里住着,否则多半儿要面临各种打砸抢。

郑芮当然也担心并不是救援没来,而只是救援在夜晚她睡着的时候来过,而没有找到她。因此她每天上午起来都会去看一眼对面儿的小区,看到那边儿还有人从他们的地下室里钻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