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内一片欢声笑语,我们正聊的开心时却听到门外有人来了。

那小厮疾步掀帘而入,“小的向大姑姑、夫人请安。”还不等苏麻喇姑和额娘应他,他便急忙说到,“大姑姑,皇上请您回宫,您快跟奴才走吧。”

“怎么了?”苏麻喇姑微微松开手,将我从腿上放了下来。“瞧你慌慌张张的,出了什么事?”

“回禀大姑姑,十二阿哥堕马了[注1],皇上请大姑姑去看看。”那小厮回禀到。

苏麻喇姑不做片刻犹豫,起身就往外走。“璎儿,姑姑这会儿得赶回去瞧瞧,改日的空了再来看你。”说完她头也不回的掀了帘子便离开了。

我目送苏麻喇姑的背影离开,刚刚还吵闹的屋子,瞬间安静了下来。

我记得历史上,孝庄文皇后薨逝前,曾将自己的亲曾孙,即康熙帝的十二阿哥交由她抚养。看得出来,她与十二阿哥的感情深厚,否则也不会如此急忙的要赶回去看他。

那么这样说来,我岂不是在康熙年间。但,历史上的苏麻喇姑生于天命年间,到康熙继位时已经年逾四十,而十二阿哥生于康熙二十四年,照此推算,她如今至少也有七十多岁。就算宫廷里的女人保养的再好,也没可能差那么多吧。我刚刚所见的那个苏麻喇姑撑死也就五十岁,完没有一点年近八旬的样子。莫非,现在是顺治朝?可抛开苏麻喇姑的年纪不论,顺治帝有那么多儿子吗?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他好像只有8个儿子,6个女儿,那么十二阿哥肯定不是他的。

完了,我这下混乱了,原来看的那些历史资料部跟不上,连自己的所处的年代都推算不出来,真是悲剧。

夏天转眼就要过去了,我终于就要换来新生,摆脱炎热的纠缠,心情豁然开朗了不少。当然,通过这些日子的“潜心研究”、旁敲侧击我也总算弄清了我的周边环境。

我叫做兆佳韶璎,现在是康熙三十六年,我父亲是兆佳氏马尔汉[注2],官拜兵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注3]、议政大臣。家中五房妻妾,我额娘是其正方嫡妻,家中还有一位哥哥,在外放官,另有六位姐姐都已出阁,我是父亲近六十才有的,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注4],自然是格外受宠。

此外,我还有两个贴身丫头,一个是年纪稍长一些的润雪,她是康熙三十五年进府的孤女,平日里长随我一起在书房念书,所以懂得东西不少,兆佳韶璎一向比较喜欢和她谈论诗赋;另一个则是年纪比我小一岁的巧慧,她是府中的包衣奴才出身,打出娘胎就在额娘身边,跟我如同亲姐妹一般。

至于我和苏麻喇姑[注5],则是养母女的关系[注6]。因为,兆佳韶璎五岁时曾出天花被送至外所修养,苏麻喇姑当时为了照顾同样出天后在外所修养的十三格格,常常由宫中至外所小住,一来二去的的喜欢上了韶璎这个聪明而且有礼的小丫头。后来由康熙做主,认韶璎做了义女。

[注1]:由苏麻喇姑抚养的皇十二子的资料并不多,我也查不到什么,所以这里只能按照剧情需要编排了。所以,是否有堕马一事,我也不知道,但,历史上他挺长的,所以身体应该是很健康的。

[注2]:玛尔汉(1634~1718)兆佳氏,满洲正白旗人。顺治十一年,繙译举人,授工部七品笔帖式,累迁刑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陕西提督*叛应吴三桂,上命扬威将军阿密达自江宁移师讨之,玛尔汉以署骁骑参领从。十四年(1675),与副都统鄂克济哈、穆舒珲等自泾州进兵,屡破垒,斩级数百,克宁州。十五年(1676),大将军图海督兵围平凉,辅臣降,玛尔汉还京师。图海请调凉州、宁夏、固原诸镇兵进攻兴安、汉中,上命副都统吴丹及玛尔汉赴诸镇料理徵发,兼询缓急机宜。甘肃提督张勇请缓师,上命图海固守凤翔、秦州诸要隘,分兵授征南将军穆占下湖广,命玛尔汉从。十七年(1678),授御史。十九年(1680),穆占师进贵州,二十年(1681),师进云南,玛尔汉皆在行间,得功牌十二。云南平,师还,追论征湖南不力援永兴,致损将士,夺功牌九。二十一年(1682),命巡视河东盐政。御史许承宣、罗秉伦劾山西巡抚图克善令平阳属十三州县增报盐丁加课累民,下巡抚穆尔赛会玛尔汉覈实,请免虚报一万七千馀丁。二十五年(1686),以按治归化城都统固穆德不实,吏议左迁。二十六年(1687),授理籓院司务。从大学士索额图等使鄂罗斯定边界,辞辨明析,鄂罗斯人折服。事闻,圣祖嘉其能。寻迁户部郎中。三十三年(1794),迁翰林院侍讲学士,再迁兵部侍郎。三十五年(1696),上亲征噶尔丹,命玛尔汉驻土木董理驿站,以送军马羸,吏议夺官,命宽之。三十八年(1699),迁左都御史。再迁兵部尚书,充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四十三年(1704),岁饥,流民就食京师。命与内大臣佟国维、明珠、阿密达等监赈。四十六年(1707),调吏部。四十八年(1709),以老病乞休。五十七年(1718),卒,年八十五。上遣内大臣临奠,赐祭葬。雍正八年,世宗谕奖玛尔汉谨慎忠厚,事圣祖宣力多年,完名引退,赠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