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熙微微颔首,又继续问道;“一代圣君,千古一帝,小丫头你告诉朕,你凭什么认为朕是一代明主呢?”

历史上对康熙帝的评价甚高,我因为喜欢历史也看了不少关于他的典籍片段,他六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签订尼布楚条约,修明史,编纂康熙字典,引西学入宫廷等等许多,可又不能直截了当的背给他听,且不说此时很多事情尚未发生,单凭我这身份和年纪,我也不能知道那么多,此时我只能让脑子满负荷运转,另想法子了。

“皇上自亲政以来行仁政,广开鸿儒科,减轻税负,严惩贪污不法,修河道兴漕运,让百姓日子越过越好;皇上还重视水利,疏渠筑坝,使得民间灾害减少;同时皇上还在国广招贤士,修编明史、整编典籍、图书集成……而且皇上做这些事情所投入的精力、人力、物力又都是古今少有,开历史之先河,如此皇上自上称得起千古一帝。”我想把康熙的一生做个高度概括,然后分分类,有条不紊,再说两句好听的话,把高度拔高一点,总是不会有错的吧。

“哈哈……”听完康熙开怀大笑,那种欢喜的神色染满了眼角眉梢,我自知平安过关,心里大大松了一口气。

岂料片刻后,康熙捋捋胡须又说,“那么你认为与过往的那些帝王相比,朕又如何?”

这个问题还真是刁钻,过往圣君都是早有定论的,干嘛非要像毛爷爷那样一定要相较高低呢?!等等,毛爷爷!?

对啊,我们毛爷爷不是早在《沁园春?雪》里面点评过那些千古一帝么!反正康熙也没听过,而且我今天说的东西也未必就会记入历史,那我就被他一段课文又何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康熙一声大笑,拍手说:“好一个还看今朝!皇儿们,望尔等能深明其中深意。”随即他又转向我,微微点头,“不愧是苏麻看重的人,将来定有一番作为,若为男儿定能与诸皇子一同立于朝堂之上,出谋划策,安邦定国。”

“谢皇上金口玉言。”我连忙伏地谢恩,这一关总算过了。“臣女认为好女子不让须眉,哪怕是女儿身,也可以为君分忧,为国解难。”

康熙的气度和眼界是很多君王都不具备,这才是太能成为千古一帝的根本原因。听过我今日的言论,兆佳氏怕是要让这位帝王挂心了。

“皇上倒是许久不曾像今日这样开怀了。”苏麻喇姑总是这皇宫之中最了解康熙的人。

康熙对身边的太监说:“赏。”

“谢皇上隆恩。”谢了嗯,领完赏,苏麻喇姑便示意退回自己的座位。

我后背尽湿,估摸着要不是冬日里袍子厚实,我的衣裳都该渗水了。

我刚坐下,一抬头却发现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正在仔细的打量着我,真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心性神态一模一样,我不好意思的赶紧低下头,不再东张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