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罡代表着朝廷,他们转换效忠对象,毫无心里负担。

不久,接管了江州之后的周瑜领兵来到了成都,与韩罡在成都成功会师。

“公瑾,听说你在永安的表现不错啊。”韩罡意有所指地说道。

“嘿嘿,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别看周瑜现在是能够独立指挥方面攻略的主帅,可是在韩罡面前还是不敢造次。

“我这是在夸你吗?”韩罡没好气地问道。

这些家伙现在怎么都跟郭嘉学坏了,没皮没脸的。那个风流倜傥、卓尔不群的周公瑾哪去了?

“公子,属下也是不小心,没想到那天东风那么强劲。火一烧起来就止不住了,属下真没想把永安城给烧掉啊。”周瑜按照来之前和鲁肃商量好的对策,叫起了撞天屈。

“好了,以此为戒,下不为例。”韩罡也是头疼,身为名传千古的顶级谋士,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了,还在这里撒泼耍赖。

“属下遵命,以后绝不再犯。”周瑜一看奸计得逞,马上喜笑颜开地应承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韩罡坐镇益州,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整编消化益州的降卒。

而周瑜,则被他赶回荆州南边去清剿武陵蛮。

等到益州的局面恢复平静,整编降卒也初见成效之后。韩罡便留下诸葛亮和徐庶,让他们以参谋部参谋的身份,作为韩罡的代表,暂时看管益州。

而韩罡则带着刘璋,回邺城复命去了。毕竟,刘璋之后如何安置,还需要朝廷那边来做决定。

经过长途跋涉,韩罡终于再一次回到了邺城。

现在的邺城,又比韩罡上一次离开时繁华了一些。这种蒸蒸日上的氛围,让他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罡儿,这回远征益州,着实辛苦了。”看着变黑变瘦的韩罡,韩馥也是十分心疼。

“父亲放心,儿子不辛苦。这次益州之行,收获颇丰,也算没有白跑这一趟。”

“总是听人说蜀地道路难行,为父还从未去过,果真如此吗?”

“千真万确。老实说,如果不是儿子能够掌控雷霆之力,估计这回根本拿不下益州。”

“那么困难?”韩馥也是一惊,韩罡一向都是信心满满,难得听到他抱怨困难。

“是的,父亲。尤其是剑阁,真是天险,全靠儿子用雷霆之力轰了下来,否则去再多人马也没用。”

“还好,万幸你有雷霆之力。”韩馥听了韩罡描述剑阁的地形,也是后怕不已。

“父亲,作为刘季玉投诚的条件,儿子答应他一个两千石的官职。你看看有没有适合他的位子,给他安排一下。”

“还是像上次刘景升的儿子刘琮那样?”

“这个倒不用。最好是给他一个没什么实权的清贵官职,把他供起来算了。”

“哦?刘季玉可是实实在在的益州牧,怎么反而不如刘景升的儿子?这样做,合适吗?”韩馥听到韩罡这样安排刘璋,有些疑惑地问道。

“父亲,刘琮那是从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赞成向咱们投诚。而刘季玉一开始可是选择抵抗的,直到剑阁、葭萌关和梓潼失守之后,才被迫投诚。性质可是完全不同啊。”

“原来如此,那的确是要区别对待。否则一旦开了这个坏头,后面就不好处理了。”韩馥听到韩罡解释了原因,也赞同韩罡的做法:“好了,这事就交给为父处理吧,保证把他安排得妥妥当当。”

“另一件事情,就是山越人已经清剿得差不多了,扬州的局势也已经稳定。儿子打算卸任扬州牧,然后接任荆州牧。”

“嗯,这事按照惯例处理就是。不过,那个刘琮罡儿你是怎么考虑的,还让他继续担任扬州刺史吗?如果他还留任的话,那这回空出来的位子,可就只有一个了。”

“呃......儿子觉得,暂时还是不要动刘琮的位子为好。毕竟刘景升去世不久,荆州纳入咱们家掌控的时间还不长。说不定现在荆州还有人关注着刘琮的安危,咱们还是再过两三年,等世人逐渐淡忘的时候再动不迟。”

“嗯,罡儿说的有理。那就再等两年,到时候再给刘琮换个位子。把他调到朝廷这里,也给他个清贵的官职,也算对得起刘景升了。”

“父亲英明!”

“那罡儿你下一步有什么计划没有?”

“父亲,大汉一十三州,现在只剩下交州还游离在外。儿子打算一鼓作气,把交州的事情也一并解决了。”

“交州,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而且蛮夷之地,连做官也没人愿意去,都视为流放。罡儿你觉得真有必要大动干戈吗?”

“父亲,其实交州那里没有传说得那么可怕。而且,据儿子了解,在交州南部,有一种稻谷,优点极多。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哦?竟有这样的好东西?”韩馥惊讶地问道。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韩馥现在执掌朝政,上到皇帝和文武百官,下到黎民百姓,再到韩罡不断地出征作战。哪一样不需要大量的粮食?

可是经过了黄巾之乱,后来又是董卓和李傕以及关东诸侯互相征伐。人口急剧减少,大量的耕地荒废。以至于韩罡的军粮一度都供应困难,后来还是他借鉴了前世里曹操实行的屯田制,才度过了难关。

所以,当韩馥一听到韩罡说到有这么好的稻谷,立刻两眼放光。

“没错,父亲。如果真能找到这种稻谷,将它带回来推广到其他各州,那可就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