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真实。

&ep;&ep;二月节过,天气日渐转暖,万物复苏,一点又一点新绿窜上枝头,习习而过的春风带着盎然的生意,为荒芜的土地编织翠绿的衣裳,碧溪村一片又一片被连绵群山包围的土地上,尽是忙碌不已的村民,触目可及,是竹篮,草帽,镰刀,钉耙,石锄……回荡在田地上的,是夫妻间的呼唤声,孩童间的打闹声,声声入耳,如惊雷般将冬眠已久的黄土地唤醒。

&ep;&ep;终于要开始干农活了。

&ep;&ep;林立轩搓搓手,他还挺期待的,今天的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裳,齐肩的长发,也只用一个旧布包随意绑成团,言哥儿和他,亦是差不多的打扮,都要下地了,自然是穿耐脏耐磨的旧衣服。

&ep;&ep;他们家水田旱地的数量,林立轩自知照管不来,留下两亩水田自己种外,其他的都佃出去给其他村户,林家提供种子耕牛和土地,他们负责种地除草,秋收的粮食五五分,林家承诺按市价收购他们手中的那五成。

&ep;&ep;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ep;&ep;清明还未到,春雨细如丝,不知怎的,看见黄牛耕地,林立轩脑海中便跳出了这首诗,只不过,他们不是牧童,也不骑黄牛。

&ep;&ep;伴着落日的余晖,泥巴泥浆混成一团的水田里,健壮的母牛拖着沉重的铁犁,在浑浊的水面上留下道道深痕,耕牛过后,原地又恢复了平静。

&ep;&ep;耕地还好,还有家里的牲畜出把力气,插秧就得亲自上手了,秧苗是早已孕育好的,翠绿的秧苗,长势极好,只求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林立轩、言哥儿还有九岁的雨哥儿,一起半蹲在水田里,泥浆漫过脚踝,整整齐齐将一束又一束秧苗排列在规矩的水田中。

&ep;&ep;额上汗水流下,用手去揩,反倒弄了满脸泥巴,小身子的雨哥儿抬起头,看见满脸泥巴和花猫似的林立轩,开心大笑道:“哥夫,你脸上有泥巴!”

&ep;&ep;林立轩弯腰把秧苗插进泥土中,“有吗?”他何止脸上有泥巴,手上、脚上、衣服上全是泥水泥浆。

&ep;&ep;“有。”雨哥儿笑得有些得意忘形,脚一滑,整个人摔进了水田里,成了一个泥巴人。

&ep;&ep;林立轩和言哥儿憋笑,“这就叫乐极生悲。”

&ep;&ep;耕完地,插过秧,林立轩腰酸背痛了好几天,不等他休息几天,他的荒山便也要栽树了,林立轩看着那满山的空地,心里第一次打了退堂鼓,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想法:要不要容这山再荒一年,明年再种?

&ep;&ep;当然是不可能的,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ep;&ep;当林立轩去买果苗的时候,他又把这种想法抛之脑后了,眼前这一捆又一捆的果苗,便是日后漫山遍野的丰硕果实,他已经迫不及待要种树了!!!!

&ep;&ep;林立轩买了许多种果树苗,包括一百棵芒果树、五十棵荔枝树、五十棵香蕉树、三十棵龙眼树、五十棵沙梨和四十棵李子树,除了这些他还打算种十亩地甘蔗和五亩地西瓜,其他的地方,则散着种些花生、紫薯、红薯和黄豆。

&ep;&ep;第56章

&ep;&ep;栽种几百棵树苗可是个大工程,林立轩不得不雇工人来一起帮忙,加上他自己,忙活了四五天,才把所有的果树种上,望着一排排如兵俑般整齐排列的青葱树苗,拿着锄头的林立轩感慨不已,先前插秧时他只是脸上沾了些泥,现在的他,全身汗啊泥巴枯枝混成一团,几天下来,瘦了十几斤,身上的肌肉都结实了不少,再也看不出半点书生样了,他现在就是一个活脱脱地里刨食的农民,林立轩只期盼,自己辛辛苦苦种的树苗,千万不要全死了!!!!

&ep;&ep;至少有一半的树苗成活了,他的努力才不至于付诸东流。

&ep;&ep;龙眼荔枝什么的不敢保证,但芒果沙梨之类的应该不难养,林立轩想到,在现代,很多街边校园,都把芒果树做美化环境用,栽在道路两旁,到了成熟的季节,满树的芒果缀满树梢,诱人的果香萦绕不绝,从树下走过,还要担心被砸——这等种路边上的树,应该很好养活吧。

&ep;&ep;他的荒山,如今满山苍翠,徐老伯在开始种树的那一天就搬过来住了,住在山脚新建的木屋里,木屋稍显简陋,林立轩对四处检查树苗的徐老伯说:“徐老伯,您就先将就一段时间,等过些时候,会建好新的房屋。”

&ep;&ep;“这个不急不急。”

&ep;&ep;除了新栽的几百颗树苗,还移植了几十棵成树,成树中有枇杷、香蕉和李子,让林立轩惊喜的是,徐老伯还会养蜜蜂,等过段时间,还会有蜂蜜吃。

&ep;&ep;同时,林立轩也在村里雇了两名长工帮忙照顾果园,包括沤肥,浇水、施肥等事,那两名长工一个是邻居葛老娘的儿子葛二根,另一个叫袁小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