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崔老板,您不是惯常去隋记饭馆吃饭吗,怎么忽然来这啦?”一个大腹便便穿紫色衣服的矮冬瓜走上了二楼。

&ep;&ep;“我听说这边有用鸡蛋包裹的饭,味道极其好吃,再说,经常去那家饭馆吃饭我也吃腻了,今儿个换换口味。”那崔老板摆摆手,在一张方木桌前坐下。

&ep;&ep;崔老板点了一份套餐,套餐里包括一份蛋包饭,还有一碗三及第汤,炒饭浓香脆软,不仅颜色喜人,味道更是一绝,吃的人根本就停不下嘴。

&ep;&ep;三及第汤由枸杞叶、瘦肉、猪肚、猪肝熬煮而成,枸杞叶清清凉凉,吃完炒饭,喝上一口三及第汤,正好能冲淡嘴里的油腻。

&ep;&ep;一餐结束,整个人心旷神怡,崔老板心满意足的离开,他决定了,以后可以常来这一家吃,他还会把这家店的消息,告诉更多的老伙计。

&ep;&ep;这些天来吃午饭的人越来越多,光是蛋包饭和糯米饭当然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林立轩只好想办法增多菜色。

&ep;&ep;一个是增加汤类,便宜的青菜汤、蛋花汤,贵的三及第汤、枸杞蛋花汤、萝卜排骨汤、猪肺汤……

&ep;&ep;另一个是增加菜品,托言哥儿做大锅饭的福,他炒大锅菜的手艺越来越好了,每天,林记食肆炒上四五个菜,用铁盆装,在沸水里热着,客人来了直接点菜,两荤一素二十二文钱,一荤一素十五文钱,若是要添饭则再加一文。

&ep;&ep;这种模式方便快捷,客人一来,便可以点菜吃饭,几乎不用等,去饭馆吃饭,要等后面的厨子做好,而来这里,便可以直接吃了。

&ep;&ep;非常适合赶时间的客人。

&ep;&ep;靠着这种模式,林记食肆在全水县又火了一把,县太爷也来他们店里吃了饭,到后来,有些请客吃饭的也选择到他们店里。

&ep;&ep;衙役们聚餐请客,每个人点一份套餐,便宜又实惠,唯一不好的就是:

&ep;&ep;“老板,你们店里有酒吗?”

&ep;&ep;有,还真有,赵立娘有酿酒的习惯,可自从林老汉死后,余下的人都没有喝酒的习惯,唯有在过年时才喝上几杯,这几年攒下来的酒都喝不完呢。

&ep;&ep;黄大牛给他们把酒端上,黄大牛已经工作了一个月,在吃食店里工作就是容易发福,从一个瘦不拉几的逃荒小伙变成了一个正常的男人。

&ep;&ep;不再含胸驼背的他,如今,真像被大牛附体,比一般的全水县居民要高的多,身材高大,即使五官不出色,也吸引了许多姑娘双儿的目光。

&ep;&ep;“这店里的小伙子,长得真高。”其中一个瘦高个给那个年长的倒上酒。

&ep;&ep;“大哥,你来尝尝,这酒也极好。”

&ep;&ep;“真烈,够味,跟老刘家的比,老刘家简直像掺过水的。”

&ep;&ep;“以后就来这家喝了”

&ep;&ep;“哎,你们这店里的酒,是谁酿的呀?”

&ep;&ep;“我们老板的母亲。”黄大牛回道。

&ep;&ep;“这酿酒的手艺好,顶呱呱。”那人竖起大拇指,一边品酒,一边夸耀。

&ep;&ep;店铺里存放的酒,很快便卖光了,本来也不多,大部分是新开业那天从家里运过来的。不过,自从有销路之后,把赵立娘乐坏了,她在家里,又酿了几十坛好酒。

&ep;&ep;等到六月初,林家乔迁新居的时候,新酿的酒也好了,搬家的那天,特别热闹,根据碧溪村的传统,换新屋子时,得从旧屋里烧一盆炭火抬去新家。

&ep;&ep;六月十七日那天早上,林家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床,铁盆燃烧着旺旺的炭火,两个人抬去他们新建的大院子里,一路上,许多村民来围观,沾点喜气。

&ep;&ep;同时也是为了凑凑热闹,这座坐落在碧溪村的新院子,他们还没仔细看过呢,如今跟着这喜庆的队伍,也进去开开眼界。

&ep;&ep;选好了吉时,熟悉的人帮忙一起把旧的家具及各类用品搬到新的院子里,虽然新旧两屋相隔不远,可来回的搬运也耗费了几个时辰,直到中午,太阳高高挂,才结束了蚂蚁搬家式的来回跑动。

&ep;&ep;言哥儿和赵立娘准备酒席,迁新宅亦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在村里办上一个流水席庆祝更是锦上添花,如今的林家,不缺这个钱,自然是愿意添这一朵花。

&ep;&ep;碧溪村的村民,更是非常乐意来白吃这一顿。

&ep;&ep;早就听闻林家伙食好,言哥儿手艺好,先前林家修建房子的时候,他们只能在旁边闻闻味道儿,如今,也能蹭上一餐饭了。

&ep;&ep;而那些工匠则吃着这餐饭扼腕不已,工程结束了,以后还想遇到这样的主人家可就难喽,最后的这一顿,可得好好吃。

&ep;&ep;萝卜炖猪肉、白切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