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并最终登上了那节曾让他们骄傲的车厢。

&ep;&ep;尽管车厢内的空间有限,但为了能够目睹德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之一,除了三军司令和德方主要谈判代表凯特尔之外,其他跟随希特勒前来的德国将领们也不甘落后的进入车厢。待法国人坐定之后,凯特尔开始向法国人宣读由希特勒亲自写下的停战条款序言,内容略显冗长,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句中充斥着对失败者的宽容——德国元首的宽容,他称赞法国人是在经过很多“流血的英勇战斗”后才被击败的,德国不打算在停战条件上或者谈判过程中使如此英勇的敌人受辱,德国的唯一要求就是“防止德法再战”……

&ep;&ep;这些辞藻都和先前那块纪念碑上法国人的刻薄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至于法国代表们在看到德国提出的停战条款细节后会作何感想,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ep;&ep;大约10分钟停战条款序言宣读完毕之后,希特勒便起身带着自己的随行人员离开了车厢——他很快启程前往巴黎欣赏他的“战利品”去了,只留下凯特尔继续在这里和法国人谈判,但留给法国人讨价还价的空间非常之小,因为这场仗他们已经彻彻底底的输掉了。

&ep;&ep;没有悬念的谈判是缺乏吸引力的,德国工程部队和通讯兵发挥了出色的工作效率,他们接通了贡比涅和波尔多之间的电话供法国代表和他们的政府联络——电话自然是受到监听的,以凯特尔为首的德国代表团很清楚法国人手中的每一张底牌,所以仅仅过了27个小时,双方代表就达成一致,在停战协议上签上了各自的大名,但这个协议需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签署相似的停战协议后方正式生效。

&ep;&ep;根据德法停战协议,包括巴黎在内的五分之三的法国领土由德国占领,军事上的限制和1918年德国受到的“待遇”相似,唯有法国舰队逃脱了被引渡的命运——它们中的大部分被要求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监督下解除武装然后在本土港口搁置起来,少数可以停留在非洲港口以保障法国的殖民地不至于落入别国手里。此外,法国政府显然低估了英国继续抵抗的决心和能力,他们同意被俘的150万法军在合约签署之前将继续扣留在德国人手里,但这恐怕不是几个星期就会结束的事情。

&ep;&ep;也就在德法签署这份停战协议的第二天,英国海军最大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悄然驶离英格兰南部的朴茨茅斯港,一并离开的还有可搭载24至28架作战飞机的“光荣”号航空母舰以及若干轻型舰艇。时值战争期间,英国舰队的离港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注意,潜伏在朴茨茅斯附近的德国舰队也未在第一时间发现这一情况。不过在当天晚些时候,在英吉利海峡以西活动的德国潜艇u-53号意外的从潜望镜里发现了这支英国舰队,但由于对方距离过远且拥有强大的护航兵力,u-53艇长未敢冒然进攻,而是一面向潜艇司令部发去电报,一面小心翼翼的尾随其后。尽管在天黑之后跟丢了目标,但根据对方朝南航行这一关键点,德国海军参谋部仍然作出大致推断——这支英国舰队很有可能被派往直布罗陀加强h舰队。

&ep;&ep;消息很快经由海军参谋部转呈给身处巴黎的海军司令雷德尔,作为德国高级参观团的一员,同在巴黎的张海诺也得以在第一时间读到这条情报,他非常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英国海军发起的“弩炮行动”。这次行动的残酷之处在于不久前还处于同一战线上的两群军人不得不兵戎相见,而它所产生的战略和政治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他们更加仇视英国人并在后来盟军反攻时采取了敌对态度。这一仗同样显示了法国海军的心态——他们既痛恨德国和意大利人并且拒绝向他们投降,也不屑于接受英国人的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元首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意大利独裁者原本还想在法国舰队上打注意,最后也是在希特勒的规劝下放弃了这一企图。

&ep;&ep;全盘考虑之下,张海诺向雷德尔提出了自己的“推测”。虽然对英国舰队攻击法国的决心还不太肯定,雷德尔对此依然非常重视,他随即向德国元首汇报了这一情报并告知其英国人可能采取的行动。作为一个思维正常时颇具战略眼光的决策者,阿道夫.希特勒很快接受了他的看法。由于对法国政府和海军态度的不确定性,他非常担心法国舰队会在最后时刻向英国人缴械,所以连忙召集统帅部的将领们讨论此事。众人聚在一起把形势一分析,顿时发现情况确实很不妙:法国主力舰队现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法国南部的土伦和马赛驻泊,另一部分集结在北非阿尔及利亚的米尔斯克比尔军港,但不论是土伦、马赛还是米尔斯克比尔,现在都不在德国军队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英国舰队攻击法国南部的法国舰队,那么德国空军还有可能出动轰炸机进行阻击,但若英国人的目标是远在地中海彼岸的阿尔及利亚,德国陆海空军都只能干瞪眼。

&ep;&ep;这时候,德国将领们不分军种的取得了空前一致:将希望放在法国人身上显然是不保险的,他们应该立即将此事通知意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