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上善”按时提交了焕然一新的市场公益项目竞标书,渡过三月春寒,进入了四月天。

&ep;&ep;自从经验丰富的范开城来了后,喻真犹如拨开云雾见明月,对机构未来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她联系上本地社会工作者管理协会申请加入组织以获取机构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培训的资源平台,同时翻出去年评上的“三星”证书感慨道:这一年来不是没有进步,但所作所为仅是为了提高非编人员的微薄收入,对公益事业定位、专业概念并不清晰,现在总算是寻找到了努力目标——她将带领“上善”转型成为一家专业的社工机构,致力于青少年群体的社会工作服务。

&ep;&ep;喻真犹自思考着,突然想起了黎澄,她这算不算发现理想方向,是否要告知他一声呢?

&ep;&ep;“笃笃笃……”

&ep;&ep;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沈跃推门而入,兴奋地道:“理事,来了位客人说要与我们谈合作!”

&ep;&ep;喻真一脸意外,她还是第一次遇到有合作主动找上门的,赶紧走出办公室迎接客户。

&ep;&ep;会议室内,关倩正忙着端茶倒水,范开城在陪聊寒暄,喻真进去后礼貌地招呼道:“你们好,我是机构理事喻真。”

&ep;&ep;新客户有两人,一男一女。女士派头更大,明显是上级,看气质应是上了岁数,但保养妥当、举止优雅,让人吃不准究竟几岁。她先是不动声色地打量了下喻真,随即客气地道:“你好,喻理事。我们来自‘汇盛’百货公司,我姓萧,这位是胡经理。”

&ep;&ep;她话音刚落,身边的男士立即递上名片,友好地道:“喻理事,我是业务直接联系人,胡伯康,还请多关照。”

&ep;&ep;喻真双手接过,双方握手致意后一起入了座。

&ep;&ep;关倩上完茶点便轻轻带上门离开了,室内只留经验丰富的范老师陪着理事。范开城瞄了眼手中名片,思索着道:“我刚就觉得‘汇盛百货’的名字听着很耳熟,请问是北角区正在重修扩建的那家吗?”

&ep;&ep;胡伯康点头道:“不错,集团总部对‘汇盛’有了新的规划设计,近期部分区域停止营业了,员工们的工作事务减少了许多,我们萧董事体恤基层,想到利用这段空闲期开展些关怀福利工作。”

&ep;&ep;范开城笑道:“原来如此。因为我家就住在北角区,也长逛‘汇盛’,怪不得上周去的时候看见许多楼层在大面积封锁装修。”

&ep;&ep;他边说边从裤袋里拿出手机,趁别人说话时偷偷在桌板下方上网搜索起“汇盛”的信息来。

&ep;&ep;喻真赞叹道:“‘汇盛’真是家很替员工着想的企业,两位都是很有爱心的领导人。”

&ep;&ep;萧女士开口道:“过奖了,近些年政府一直在提倡公益事业,企业当然有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ep;&ep;喻真问道:“不知贵司的合作要求是什么?”

&ep;&ep;胡伯康道:“‘汇盛’的一线岗位多为外来务工者,平日兢兢业业、付出良多,我们希望能为他们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补充道,“其实企业工会设有重大病援助基金,经济层面的关怀福利一直在做,我们找到贵机构就是想在经济层面外开展其他形式的关怀工作,最好能达到减轻员工精神压力、提升他们生活幸福感的作用。”

&ep;&ep;范开城很快查到了“汇盛”的资料,果然如他所料,“上善”不是大名气公益机构,也从没做过外来务工人员服务项目,非专业对口,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企业主动联系的,除非是有人特意指使,比如他的雇主,“黎氏”集团少东家,而“汇盛”恰恰就是他家名下的产业。

&ep;&ep;这就说得通了,范开城心中有底,笑着说道:“这是精神层次的关怀需求,不得不说贵司考虑得很周全。”

&ep;&ep;喻真好奇地道:“我能请教个问题吗,不知贵司为何想与我们机构合作?”她谦虚地笑了笑,“‘上善’在行业内并非知名机构,我们也没有做过相关宣传。”

&ep;&ep;萧女士回答道:“是这样的,我先前在<创潮>周刊上看到过贵机构的公益行为报道,对‘上善’的印象很好,而且能上杂志的机构肯定具有专业实力,所以才让我起了合作意向。”

&ep;&ep;喻真理解地点了点头,沉默了一会儿道:“感谢你的信任,不过老实说,‘上善’才刚起步,专业能力还在培养中,而且我们的核心项目是青少年群体,之前没有接触过外来务工人群,缺乏相关服务经验,估计难以承接贵司的合作。”

&ep;&ep;范开城一听急了,很明显喻理事并没有接手新业务的打算,与雇主的愿望相悖。“汇盛”俩人闻言也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对方会这么诚实,一点不吹嘘自己,还把底牌给亮了。

&ep;&ep;萧女士用欣赏的语气道:“喻理事是诚信之人,我喜欢这份品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