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不时查看指南针,对照航海图,修正船行的方向。

朱顺明选择在初冬进行海运,综合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天气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冬季是东海、黄海、渤海一线一年中最为平静的季节。

前朝(元朝)初年也曾通过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抵大都(既北京),后来发现损耗太多、局限太大,到元朝中后期逐渐废除,改走如今的大运河。

元朝的海运之所以荒废,除开制度的不合理之外(船只破损官员要担责,但船只沉没官员无需负责,使得官员无意或有意让船只沉没),天气恶劣使得船只沉没、损耗过大是主要原因。

朱顺明当然不想重蹈覆辙。

这次漕粮河运改海运,看似仓促,其实朱顺明已经酝酿很久。

从崇祯五年朱顺明率领水师远征登莱地区开始,朱顺明就有了改河运为海运的想法。

西方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家已经或即将开始球殖民,大明却在固步自封和战乱不堪中。

满清入主中原,闭关锁国,大中国逐渐从世界之巅沦落为谁都可以咬一口的可口蛋糕。

陆地练兵,三年可成;海军成军,非十年以上不可。

崇祯四年朱顺明入驻湖广宝庆府城步县开始,一直没有停止陆军的训练、扩充、战斗。

城步附近的小规模战斗、长沙府的平叛、西南平息土人叛乱、武昌城下激战流寇……充分证明了朱顺明手底的陆军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足以在大明的土地上与一众枭雄争锋。

至于水师,除开同水匪之间的零星战斗之外,从未遭遇过大规模的水师战斗。

情报司汇报的关于福建郑芝龙的报告让朱顺明大为心惊。要达到郑芝龙的水师目前的水平,朱顺明的水师至少还要五年以上的时间。而且五年后能否打赢郑芝龙的水师……还得打过后才知道。

朱顺明此次海运漕粮行动,带着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其中的经济作用反倒不是十分直接和明显。或许要到海运成规模和常态之后,才能显现出海运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