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每到夏日,汴京城便会阴雨连绵,足有一月都不会停。

而比起那阳光明媚的日子,傅知意更喜欢的也是下雨天。

每到这时他就会坐在靠近窗子的位置看着外面景色,一坐便是一整日,连手里的书都忘了翻。不过这样的好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时候,父亲会过来亲自看着他念书教他为官之道,母亲则会坐在他身边嘘寒问暖,今日说这家的姑娘好,明日说那家的姑娘贤惠,暗暗盘算着宫里头那位公主殿下何时才会死了心。

就算父母都不在,知蕊那个不安分的丫头也会在他耳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这汴京城又有了什么好玩的地方和有趣的东西。但这姑娘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着说着,就会忍不住提起李熙宁。那两个不省心的年轻人,今日好得像一个人似的,明日就能吵到天翻地覆。

但他们两个一直是这样吵吵闹闹地长大的,傅知意并不会担心什么。

在父亲淳淳教导,母亲絮絮叨叨,妹妹吵吵嚷嚷的时候,他便坐在那个临近窗子的位置,努力静下心来听着外面的雨声。

嘀嗒……嘀嗒……一声声地,似乎能让这整个天地都宁静下来,只剩下他一人。

他太喜欢这样的天气,可这样的小“秘密”并没有被他告诉任何人。直到宝和公主的生辰赶上了一个阴雨天,天公如此不作美,大臣们为了那掌上明珠准备的许多节目都派不上用场,建文帝的脸上的神情已经显而易见地阴沉了下去,等着为公主献礼的少年少女们都吓得连头都不敢抬,生怕自己奉上的生辰礼不能讨公主欢心。

可是意外地,宝和公主对着每个人送的礼物都笑得十分开心,真心地夸赞了每一个到场的世家子弟们,这才换来了气氛的缓和。

傅知意在一旁看着,不难分辨出那姑娘的喜悦到底是真心还是礼貌。她不过是太心善了一些,一颗心软得一塌糊涂,不希望任何一个人因为自己的一颦一笑受到为难,便对着所有人都一视同仁。

最后,终于轮到傅知意和李熙宁了。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到了这两个最有希望成为宝和公主夫婿的少年人身上。

李熙宁从来都没有过尚主的念头,更不怕什么刁难,不过是出于多年朋友的情谊,才为赵明珠精心准备了贺礼,一举一动都不顾忌着外人的非议,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任旁人如何看待也不会放在心上。

在看到对方那说好听了是不羁,不好听就是吊儿郎当的姿态时,傅知意诧异地发现自己心中竟生出了一丝羡慕。可是这点异样很快就被自己压了下去,他理了理衣衫,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站起身,一步步向着那坐在帷幕后的姑娘走了去。

虽然无人敢在圣上面前放肆地非议着什么,但是即便他们不开口,傅知意也明白他们都在想着什么。

曾几何时,还有一群无所事事的贵族子弟们在背后偷偷议论着他,“虽然那李熙宁也讨人嫌,可总比傅知意瞧着顺眼吧。那位傅公子,啧,好像什么成了精似的……”

“狐狸精吗?”有同伴很快附和了一句。

接着便是一阵哄堂大笑。

他听得分明,却只是在那里面的人拉开门出来时淡淡瞥了他们一眼,便平静地转身离开。

只要是未触及他底线的事,即便是再难听的话,他也不会放到心上。

而如今这些使人如芒在背的目光,也掀不起一丝波澜。

他送给赵明珠的是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那是荣国公恨不得倾尽家底寻来的稀世宝物,专门塞给他,让他拿来讨公主欢心的。而当他拿出这东西的时候,果然换来了整个宫殿的人都屏住呼吸,连帷幕后的赵明珠也略显惊讶地捂住了嘴。

看了这么久终于看到了一个能入眼的东西,建文帝的脸色都好了不少,当日竟破天荒地留了他在宫里用膳。

那时十七皇子赵安则还住在宫中,与十四皇子赵安棠两人都在宫中陪妹妹吃这顿饭,同席的人还有李熙宁和太师李温韦。

这样的场合,李熙宁经历了太多次,哪怕是在不苟言笑的皇帝面前也像在自己家里一般,偏偏建文帝就偏爱他,不时与他和李温韦说着话,就像是在招待自己的亲家一般。

傅知意坐在其中看着他们两家人其乐融融,始终都是规规矩矩地做每一件事,连拿起筷子的次数都数得清。

一顿饭过后,建文帝便叫几个年轻人去偏殿喝喝茶赏赏雨景。

李熙宁机灵,一瞥赵明珠的神色便了然于心,才出了大殿就叫那两个无心赏雨的皇子去了别处。赵安棠和赵安则是多么聪明的人,但也没有戳穿他,看了小妹妹一眼之后,都跟着李熙宁走去了别处。

留着孤男寡女同处一室,这么不讲规矩的事情也就是那几人才干得出来了。但他们的各怀心思并不是那时的赵明珠能看得出的,她只是满心欢喜地和心上人坐在一起,连这不见阳光的阴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