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红旗民工子弟小学自然不可能光凭如此就能具有这么大的价值,实际上它不仅是第一所民工子弟小学,也是整个京兆市唯一的一所全免小学,连学杂费都全免的全免小学。

&ep;&ep;不过在招收学生方面,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贫困民工子弟,京兆市孤儿,具有官方开具的贫困户证明的京兆市贫困人民子弟。

&ep;&ep;按理来说,这的确算是一项善举,一项好的政策。可实际上,这所学校从当年那任市长离职之后,就一直处于赤字财政状态。

&ep;&ep;就林媚儿现在看来,也是幸好那个市长高升了,所以后来的人就算真的心里有了其他想法,也不敢真拿这个学校开刀。

&ep;&ep;但越来越破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而且因为这也算是政府小学,不接受社会人士的捐款,算是断了最后一条发展的财路了。

&ep;&ep;林媚儿当然不可能财大气粗的去拯救这个学校,事实上就算林媚儿说免费送给这学校蔬菜,送去的蔬菜最后能不能到学生肚子都是问题。

&ep;&ep;对于这种社会的黑暗面,林媚儿虽然不屑,但也不是不懂。

&ep;&ep;鬼使神差的下车之后,林媚儿就知道自己的目标绝对不是这所学校。而是学校后面不远处的孤儿院,京兆福利院。

&ep;&ep;当年红旗民工子弟小学在选址上,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靠近京兆福利院的缘故。

&ep;&ep;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前,人们做事儿凭良心。而现在这个社会,就算是有良心的人也学会了掩藏起来。

&ep;&ep;京兆福利院是一所有很长时间的官方带头私人承包的福利院,据说是当年为了收容战乱下的孤儿创办的。

&ep;&ep;一代代传下来,再加上现在社会上各种目的的孤儿院、福利院、收容所,其实地位也越来越尴尬了。

&ep;&ep;反正就林媚儿知道的,或者说整个京兆市人民从心里认可的孤儿院,这绝对算是第一家。

&ep;&ep;当初几乎每年都要传出这个福利院孩子考上大学的消息,也就是最近几年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所以消息才显得不怎么引人注意了。

&ep;&ep;要知道,在当年,大学生可是很宝贝的东西。

&ep;&ep;京兆福利院地处城市与郊区的交接处,占地面积还算大,有四个四合院那么大。

&ep;&ep;但是里面收养的孩子,人数从来没少于五百人。只会更多,不会变少。

&ep;&ep;只要是喜欢看京兆市本地新闻的人都知道,如果警察找到了没人要的孩子,解救的人贩子拐卖的还没找到家人的孩子,外面的流浪儿,差不多都是往这里送的。

&ep;&ep;再加上现在这个年头,出生之后查明患病被丢弃的小孩是屡禁不止。福利院不光是要养育,还要给这些孩子看病。

&ep;&ep;当初林媚儿初中时,还经常听到大学生、社会人士过来做义工的消息,现在听到的最多也就是捐钱捐物吧。

&ep;&ep;时代在发展,人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ep;&ep;林媚儿顺着敞开的大门走了进去,福利院里面是双层建筑。大门永远敞开,可以让好心人士进入。

&ep;&ep;从大门进入就可以看见整个福利院的大体建筑,还有在院中活动的小孩。但是中间有一道铁围栏护着,只可远观不可近玩。

&ep;&ep;如果想要接近孩子,就必须在前门登记,然后由工作人员带领。

&ep;&ep;如果是捐助之类的事项,也是顺着墙上的指示牌进入院长办公室那边,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是没办法随意诱拐小孩的。

&ep;&ep;林媚儿顺着墙上的指示牌到了工作人员办公区域,因为现在是上学时间,院内的孩子多以五岁以下还不能入学的居多。

&ep;&ep;林媚儿远远的看着那些孩子,突然觉得自己这个贸然的决定其实也没什么不对。

&ep;&ep;“你好,请问有什么事儿吗?”

&ep;&ep;一个戴着眼镜的瘦弱女孩走到林媚儿身边,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女孩看起来只有十六七岁,充满了读书人的气息。

&ep;&ep;一看就能让人产生好感,不由得跟着放松心情。

&ep;&ep;“你好,我叫林媚,是京兆市本地人。”林媚儿已经习惯了,和外人打招呼时自动忽略名字里最后一个字。

&ep;&ep;“是这样的,我想为咱们福利院提供一批蔬菜,请问有什么注意事项或者手续吗?”

&ep;&ep;王文,也就是接待的少女,脸上露出一丝尴尬。如果是小时候,听到这话肯定以为是别人捐助的。可是现在,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王文也知道现在这种好心人越来越少了。

&ep;&ep;但是为了避免误会,很多话还是要说清楚的好。

&ep;&ep;“请问你是免费捐助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