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老祖宗也有不少有用的发明,但毕竟此时科学不发达,缺少一些高科技且精良的测量仪器。

这给李铮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他只能利用非常有限的条件去测量水位。

他忙去吩咐手下去给自己找一些主干皮筏尺子之类的东西。下面的人觉得奇怪。

“李大人,方便告知小人,您要这些是做什么的吗?”

“测量水位,想想办法应该怎样把这里的积水尽快给安排干净。”

等积水退去后,很多房子建筑都有隐患不能住人了,一定要拆后重建的。

另外河道河堤的修葺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21世纪的新中国被誉为基建狂魔,但现在在古代。

劳动力和技术材料等等都非常有限,一项很小的工程可能都要动辄需要好几年时间。

而这一段的河道,又是灾难频发阶段。

如果不能尽快将河道改好,李铮怕水灾又来了。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功亏一篑了。

所以他必须要抢时间。

这个手下听完听完后,却没有立刻去准备,而是笑了笑。

李铮被笑的莫名其妙,瞪大了眼睛看着他问道:“你笑什么!”

“我是说大人没必要浪费时间去测量的。凌州因为位置特殊,向来就有水文站。虽然这玩意阻止不了洪灾,但是您要的数据,我们都有记载的。包括普通城区的积水深度,这些数据都有人每天监测。”

李铮狂喜,他以为有孙冠岩这样的知府,凌州知府衙门肯定就烂到了根,没想到居然还是有人在做实事的。

他上下打量了眼前这个官员,是凌州的通判,姓宋。

要说通判的职责里,就包含了掌管粮运家田水利等事项。

看来李铮运气不错,本来只是要随便找个人帮忙,没想到还真找到了个“贵人”。

此人看起来比孙冠岩要靠谱许多,至少在工作能力上还是可以的。

“行,你带我去看看资料先。我初来凌州,有很多事情都不太懂,需要劳烦宋大人您了。”

“哪里哪里,李大人客气了。这是卑职的分内之事。”

踏实,谦逊。

这是李铮对宋宁的第一印象。

李铮随着宋宁前去放档案卷宗的地方查看了一下数据。

真别说,这次多亏了宋宁。

他本以为凌州这个地方年年水灾始终治理不好,是因为历任官员都和孙冠岩一样是摆烂选手。

但如今多了解一下,也不是这样,至少还是有人挣扎过的。

虽然古代没有下水道也没有大型工事,但有些地方也会修建一些排水沟。

最重要的是,李铮拿过排水沟的图看了一眼,发现这排水系统修建的还真不赖。

几乎合理的运用了当地的地势。

正常情况下,不管多大的雨水,都能将水排走的。

如今水位这么高,可能是因为河道上涨的原因。

现在雨已经停了,河道的水量也没有那么大压力了。

如果三天后河水下沉,地面上的水还没有退去,李铮到时候可以再检查一下。

可能是因为淤泥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的。

只需要清理一下便可以了,效率总是高过他现在临时想办法得。

“对了,宋大人,我见这些水沟修建时间也不过二十多年年,当年修建的时候您在这里吗?知道这些排水沟是哪位高人设计的?”

宋宁如今看起来才四十出头,听他口音也是这凌州本地人。

当年凌州修建这些排水沟的时候,他虽然没进衙门做事,但十几岁的年龄差不多记事了,说不好还能有些印象。

这修建排水沟的人,一看便也是一个能人,李铮觉得有他在,说不定能帮自己解决许多问题。

“这……我倒是真记得。凌州部的水沟都是马师傅一手设计并督工的。”

其实马师傅在带人修排水沟的时候,宋宁并没有太大印象。

但水沟修成以后,在好几年内确实缓解了这里的水灾情况。

所以凌州百姓一度将这马师傅当做英雄看待,十分尊敬他,恨不得要立碑的那种。

口口相传之下,宋宁自然是记得这种人物的。

“那真是太好了,不知道这位马师傅现在何处,能否帮我引荐一下。”

“这……可能有点困难。马师傅早在多年前就仙去了。”

李铮一听,整个人都有点焉了。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佬,以为能在大佬的帮助下起飞,结果却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这古人寿命本来就偏短,平均年龄不超过五十岁,七十就可以说是古来稀了。

这排水沟修建都在二十多年前了,当时能有魄力在城市大刀阔斧修建排水沟的,自然也不能是毛头小子。

所以马师傅如今不在人世,才是正常的。

“那,马师傅有没有徒弟什么的还健在呢?”

李铮又开始退而求其次了。

都说名师出高徒,马师傅这么厉害,他的徒弟总归也能有两下子吧。

这么大的工程,李铮是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