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什么是海鲜大餐?像薛彩儿说的,国营饭店卖的那些菜吗?”

&ep;&ep;“比国营饭店的好吃。”

&ep;&ep;“真的吗?我好想吃啊!”小丫头欢呼。

&ep;&ep;“嗯,那你现在先出去等着吧,姐姐先把这些海货处理一下。”

&ep;&ep;把依依不舍的姜晓娟哄走后,姜雨禾把桶里的毛蛤蜊、螃蟹、章鱼等倒出来搓洗,分别用清水养起来,然后放了一些盐,促进它们吐沙。

&ep;&ep;想了想,她把玉葫芦拿了出来,只见里面又生出了散发着灵气的液体。

&ep;&ep;刚才太阳出来后,她便感觉到玉葫芦隐隐有些暖意,似乎是对日光产生了反应。

&ep;&ep;所以,接触太阳光可以促进灵液的生成吗?

&ep;&ep;瓶内只有三分之一的液体,她试了一下,倒不出来。

&ep;&ep;上次是满瓶了才能倒出来。

&ep;&ep;姜雨禾若有所思,一会儿去镇上转转,再观察一下好了。

&ep;&ep;得知姐姐一会儿要去镇上集市,姜晓娟脸上露出了渴望神情,她悄悄看了看母亲的脸色,不敢说出口。

&ep;&ep;终于在姜雨禾准备出门时,她忍不住央求道:“姐姐,把我带上吧,我会很乖的。”

&ep;&ep;“你不准去,你姐姐是去镇上买油米,带上你还得分神照顾你!”江海兰板着脸训道。

&ep;&ep;刚刚她把钱给大女儿时,女儿说自己有钱,还拒绝了她的陪同。她都不能跟着去,小女儿凑什么热闹。

&ep;&ep;“我想去嘛……”姜晓娟拉着江海兰的手撒娇。

&ep;&ep;“不行!你乖乖留在家里写作业!”

&ep;&ep;“我……”姜晓娟抿了抿嘴,没敢再作声。

&ep;&ep;姜雨禾看见小丫头委屈的模样,说道:“你想去便跟着吧,不过你别喊累。”

&ep;&ep;家里什么都没有,她要买的东西有很多。

&ep;&ep;大女儿发话了,江海兰只能叮嘱道:“你要跟紧姐姐,别乱跑知不知道?”

&ep;&ep;“好耶!我会乖乖听话的!”姜晓娟欢呼一声,连忙去把她的小挎包找出来背上,生怕晚一秒母亲会反悔。

&ep;&ep;第8章国营饭店

&ep;&ep;从广达食品厂通往镇中心是有公交车的,但是一天只有四班,而且票价要5角钱。

&ep;&ep;在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三百多元,1元可以买1斤鸡蛋的年代,很多人都舍不得花这5角钱坐公交车,情愿累一点走路。

&ep;&ep;有条件的可以骑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但姜家这两样都没有。

&ep;&ep;虽然手上的钱不多,但姜雨禾也不至于为了省这点钱,而带着个八岁的小姑娘在烈日下走20公里路。

&ep;&ep;略显老旧的公交车姗姗来迟,售票员量了一下姜晓娟的身高,不足一米四,于是只收了5角钱。

&ep;&ep;姜雨禾在座位坐下后,不由得用手扇了扇风,海岛的夏天太热了,上辈子是北方人的她很不习惯。

&ep;&ep;而姜晓娟则浑然不觉,还趴在窗前兴致勃勃地看着路边不断倒退的景色。

&ep;&ep;公交车慢悠悠地朝镇中心驶去,大概四十分钟后,姜雨禾二人在昌盛路下了车。

&ep;&ep;这一带是商业区,也是亚镇最繁荣的地方。两侧商铺林立,有着农贸、棉布、药材、粮油、百杂货等专业市场。

&ep;&ep;东边有两栋三层建筑,其红色的砖墙看起来比其他灰矮的平房气派,那是国营的供销社和饭店。

&ep;&ep;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经济逐渐开放发展,购买一些日常的东西,例如棉布、副食品都不需要用票,但粮油目前还是需要凭票去供销社购买。另外还有一些“大件货”,例如电视机、冰箱、自行车、手表等都需要凭工业券到国营百货商店才能购买,这种工业券十分难得,大件货也是可遇不可求。

&ep;&ep;至少在远离省城的亚镇,这种大件货很少。

&ep;&ep;姜雨禾虽然有心想买一台冰箱,但目前资金不足,她便没有上去供销社二楼,只在一楼用江海兰给的油粮票,买了十斤米和两斤油。

&ep;&ep;姜晓娟乖乖地跟在姜雨禾身边,眼巴巴地盯着柜台里的椰子糖,脸上流露出渴望的神色,但她没有缠着姐姐买,甚至主动说要帮忙提油瓶。

&ep;&ep;乖巧懂事得让人心疼。

&ep;&ep;姜雨禾也没法给她买椰子糖,因为她手上只有油票和粮票,这是姜家最后两张票了。姜大忠走了后,家里就没有了票券来源,以后只能多花些钱从私人开的店铺、小摊贩手上买东西。

&ep;&ep;离开供销社后,姜雨禾来到了集市。今天恰好是赶集的日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